「能量+25種營養素」
現時較大嬰兒及幼兒配方產品(6個月以上嬰兒適用)的營養標籤必須標示「能量+25種營養素」的含量,包括能量及以下25種營養素:蛋白質、總脂肪、碳水化合物、維他命A、維他命D、維他命E、維他命K、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他命B6、維他命B12、泛酸、葉酸、維他命C、生物素、鐵、鈣、磷、鎂、鈉、氯化物、鉀、碘以及鋅。
這些營養素亦是寶寶成長所需的,能量來自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其中主要來源是碳水化合物,作用是支持人體的活動。
蛋白質對成長發育及肌肉、骨骼和牙齒生長是必需的,並維持和修復身體組織,提供能量。
脂肪則提供腦部和眼睛正常發育所需的脂肪酸,並有助吸收脂溶性維他命。人體內儲存的脂肪可減少體熱流失和保護體內器官。
攝取充足碳水化合物時,膳食中的脂肪和蛋白質便得以在體內發揮其他重要功能,例如構造新組織。維他命及礦物質微量營養素雖然需要量很少,卻是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正常運作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嬰幼兒的身體需要較多微量營養素以促進發育。
營養素不用多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曾指出,配方奶粉主要是參考母乳的營養成分,大多以牛乳提煉和加工製成,一般要符合國際標準或生產商所在地的奶粉標準。因此,市面上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成分均大同小異。消委會過去曾與食物安全中心合作,參考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的標準,檢視供36個月以下嬰幼兒食用的預先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籤及相關聲稱。
結果發現,部分嬰幼兒食品的健康聲稱未有國際公認的科學證據支持。例如過去有嬰幼兒食品將DHA與「增強寶寶的抵抗力」等字眼,在包裝上的同一方格內標示,容易令消費者聯想到產品的DHA與增強抵抗力有關,但現時仍未有國際公認的科學證據確立DHA與抵抗力的關係。
事實上,奶粉的營養素不用太多,過量吸收可能對身體造成影響,例如吸收過量納會加重身體負擔,過量糖份會令體重增加等。選擇嬰兒配方奶粉時,父母可諮詢醫生意見,或按市場供應或個人意願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