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曆新年期間逗利是是傳統習俗,小朋友固然最開心,家長不妨教授正確的金錢觀,教導理財的概念,將這筆「個人財產」分成儲蓄、消費、分享三部份,讓子女踏出理財第一步。
養成儲蓄好習慣
現今小朋友最多接觸電子貨幣,由搭車到購買零食都只是簡單地一「嘟」就付款了。由於對錢的概念模糊,家長不妨和子女一起拆利是,教導認識不同面額的紙幣或硬幣,然後點算總數,讓子女對金錢有實體的概念,同時加深對數字的觸覺,並學習多與少的概念。
無論有多少,都應鼓勵子女儲蓄,最便捷方法是將利是錢放入錢罂,從而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逐漸地由守財變為學懂理財。
也可以考慮開設兒童理財戶口,農曆新年前後各大銀行都會相繼推出各種優惠計劃,雖然投資回報未必很高,不過子女能夠擁有儲蓄戶口,可以增加責任感,有助學習累積財富。有理財專家就建議可選擇人壽儲蓄保險計劃,例如18年的儲蓄計劃,當累積金額至一定規模及目標後,便可考慮作為教育基金。以下是部份銀行的兒童儲蓄戶口詳情:
以上資料截至2月4日,其中大新銀行兒童儲蓄戶口,只需符合特定條件可獲Thomas & Friends或多啦A夢迎新禮品。
學習精明消費
家長明確地灌輸理財觀,引導子女怎樣使用金錢。小朋友能夠實踐運用金錢,才能體驗出金錢的價值與意義。家長不妨一齊選購玩具、書籍、零食等,從旁引導,消費金額建議於100元或以下。讓子女學習精明消費,了解「需要」和「想要」的分別,以免胡亂消費。讓子女記錄自己用了多少錢購物,剩餘多少錢,從小學會記賬,有助了解自己的財政狀況。
鼓勵子女分享
鼓勵子女更有意義地運用金錢,教導子女學會分享,培養小朋友的同理心。鼓勵子女將部份利是錢捐予慈善機構。例如樂施會今年就舉辦「樂施滅貧利是」活動,由2月16日至3月15日期間在不同學校收集利是捐款,所得款項用作全球各地的扶貧工作。
儲蓄、消費、分享三部份的比重未必一樣,家長不妨和子女一同制定,學習理財。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