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生病,對於爸爸媽媽來說已經是很擔心又煩惱的,特別是餵藥水時,就更加如臨大敵,十足打仗一樣﹗想輕鬆餵藥無難度,留意以下5招:
- 食藥時間
嬰幼兒的腸胃並未完全發展成熟,藥物或會對腸胃造成負擔,所以最好在兩餐奶之間或飯後食藥,防止胃黏膜受損。留意有部分藥水是需要飽肚服用,可在餵奶後一小時內先掃風才餵藥,至於6個月大開始吃固體食物的嬰幼兒,可在飯後30至60分鐘食藥。
- 餵藥姿態
餵藥時要避免嬰幼兒平躺,最好兩位成年人在場,一人將之抱在懷裏,並適當固定手腳,另一人托起其下巴,在嘴邊或脷底慢慢把藥水注入,切勿把餵藥工具伸入口腔太深的位置。也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兩頰,合起嘴巴3至5秒,有助藥水流入喉中嚥下。家長切勿捏鼻子餵藥,否則可能會造成呼吸不順和嗆咳。
- 輔助工具
針筒適合嬰幼兒,父母亦能容易掌握餵藥水的技巧,但逐漸成長到可用杯飲水之後,可改用小湯匙或量杯代替針筒。餵藥水時採用少量分次餵食的方式,讓寶寶容易吞嚥;也可以用奶或果汁酌量溝淡藥水,以5cc、10cc奶溝淡,切勿以蜜糖開藥,也不是每種藥都能用這種混合方式,有疑問先請教醫生。
*針筒:對嬰幼兒最適用。
*湯匙:適合1歲以上幼兒。
*量杯:適用於2歲以上幼兒。
- 遊戲方式
用強迫方式令子女食藥,雖然一時有效,但會對吃藥產生陰影,爸爸媽媽可用遊戲的方式來舒暢子女對食藥的恐懼,例如可利用顏色波波來配對藥水顏色,小朋友抽中黃色波波就要食黃色藥水等,當小朋友逐漸成長,就要解釋患病要食藥的重要性。
- 吐藥對策
一旦寶寶嘔吐把藥水都吐出時應否即時補餵?一般來說,假如藥物的作用是用來舒緩症狀,如收鼻水,止咳等,可以不用補,但是退燒或抗生素等藥物,要視乎是否即時嘔出來,或未食藥已經吐出來,家長不應該妄下判斷,應先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