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坐、爬、站、走是成長過程中的5大動作,與神經、骨骼、肌肉的發展有關,大部份孩子都是先翻身、之後是坐起來,慢慢學會站立和走路,然後大約在1歲左右踏出第一步,改變了他們的視野,意味着可自由探索環境。不過,每個孩子的成長線都有不同,家長不用過份擔心。
一般來說,9到11個月左右,孩子能扶着東西站立,慢慢地由成人牽著手走路,有時或可獨自走幾步,到大約在12至14個月左右學懂走路,孩子學會站立後等於開始用腳部的肌肉力量來支撐全身體重,當能夠穩定站立後,可以靠雙手保持平衡,並用雙腳踏出人生第一步,最初只會舉起手臂保持平衡,逐漸地可以靈活地轉移身體各部位重心,放下手臂也能走路。至於父母擔心如孩子太早行走路會出現的O形腳現象,其實是由於胎兒時期已慣性地屈曲雙腿,當開始學習走路後,雙腿會慢慢適應支撐着上半身,一般會在2至3歲便自動矯正過來。
如果孩子走路比別人慢,家長要明白每個孩子的成長線都有差異,但如果孩子過了1歲卻不能扶著傢俱站立或步行、成人牽著雙手也不會走路等,最好去看醫生檢查有沒有發育遲緩。
如何幫助孩子學走路?
- 如果想孩子學會走路,父母應營造一個安全、可以攙扶的環境,讓孩子去練習。
- 孩子最初學習走路,總會經歷很多次跌倒,家長看到孩子跌倒時不必過份緊張,可以在旁加以鼓勵。也不要用雙手去拉扯孩子向前走,可用雙手放在孩子腰部輔助。
- 好多父母會使用借助輔具例如嬰兒學行車,根據美國兒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建議,父母應盡量避免使用學行車,因為學行車只可強化小腿的肌肉,而不是走路時需要運用的大腿和臀部肌肉,而且學行車有機會令孩子懶於學行等。如果真的有需要,每次不可多於10分鐘。
- 由於孩子步態未穩,為學步期孩子選購步行鞋時,注意質料軟硬度要適中,前掌容易屈折,鞋頭不要過闊、鞋底要夠厚實、鞋踭位要夠承托。讓孩子試穿幾分鐘,看看會否走路時不舒服,甚至雙腳有沒有紅印等。為穩步期(2至4歲)孩子選擇鞋子時則可以選較堅硬的質料。
- 可多補充蛋白質、鈣及維他命D等,幫助肌肉和骨骼發育,有助學習走路。

延伸閱讀:
BB經常放屁 小心腸道脹氣
七彩營養蔬菜湯
※如欲率先接收最新親子資訊,請讚好我們的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ampimomhk/,並於「Liked/已讚好」選單設定「See First/搶先看」,以及在「Following Button/追蹤中」 內選 「 Notifications On/通知開啟」,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