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不少父母從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已經想為子女鋪設康莊大道,為他們開創機遇。在兩歲前要入讀以英語為主的N班,之後就有更高機會入讀名牌幼稚園,更好的是幼稚園能夠確保子女一條龍直升名校。「要子女贏在起跑線」成為新一代父母的格言,但這些讓孩子喘不過氣的操練,以及無限量的物質供給,是否真的能為孩子帶來幸福和快樂?其實,孩子所需要的,比你和我想像中簡單得多。作為初生幼兒的父母,又可以怎樣為孩子提供一個充滿愛和安全感的家? 以下,臨床心理學家林玥彤會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幾個不可或缺的要素。
信任與自主 根據著名發展心理學家Erik H. Eri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Theory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0至1歲嬰兒期的發展任務是對外界產生信任和安全感,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父母是嬰兒最親近的人(attachment figure),要對孩子的需要作出迅速及適當的反應;從而令嬰兒對人產生信任和有安全感。2至3歲幼兒期的發展任務則是自主行動,發展順利的幼兒開始懂得按照社會期望,去做出相應的目的性行為,同時產生自我信任,父母如果讓幼兒過份地依賴,就會使孩子的自主受到影響,令他們產生自我懷疑。 愛與尊重 林玥彤認為一個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不在乎他是否擁有最多的學習資源,而是父母有沒有為他營造出一個有愛和安全感的成長環境。倘若在孩子嬰兒時期,父母能夠給予足夠的時間,滿足孩子身體和情感上的需要;在幼兒時期,父母的關愛令他可以感受到信任和尊重,在他發掘新事物時得到適時的協助,而不是控制,孩子的人格就可以更全面地發展。 適當的回饋 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適當的正面和負面回饋會令孩子知道什麼是對和錯。父母應在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時,給予讚賞,並且解釋背後的原因;孩子做錯事時,加以管教,更重要的是令孩子知道父母的責備是出於愛,而不是情緒上的發洩。 品格教育 現在香港的父母從小就把子女的時間表塞得滿滿的,各式各樣的興趣班,務求把他們裝備好,希望他們長大後能夠多才多藝。但是,林玥彤認為成長應該是孩子經歷挑戰而最終戰勝自己所學到的寶貴課堂,在成長的道路所淬煉的品格才是真正令孩子獲得人生勝利的關健。父母可以教導孩子不只是追求成就,更重要的是如何成為一個有內涵有修養的人。父母應該每星期與孩子有優質的相處時間(Quality Time),通過身教和言教,教導孩子如何與人溝通,面對逆境,從小灌輸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如果父母能把握以上關鍵,要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絕不是難事! Mindcare創辦人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林玥彤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