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自我,或多或少也跟成人遷就有關,有時可能是過分縱容、有心遷就,有時又可能是管教不到、被迫遷就。當然有些孩子天生性格自我,年紀小小便很有主見。有主見好像是正面的事,但同時亦令父母管教變得困難,究竟性格自我是好還是壞呢?
避免孩子過分自我
一名五歲的孩子,被學校投訴不聽話,父母以為他是不專注,甚至懷疑他是否患有過度活躍症,好像永遠也聽不到父母的話似的。其實孩子只是愛跟自己的步伐和方法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且更愛跟大人唱反調,控制大人。 孩子的自我及反叛令父母只好無奈地不斷囉嗦,孩子就繼續不理會別人的感受去做他自己喜歡的事。 自我不一定是壞事,因為自我的人往往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及主見,這是聰明的表現,也是創意的源頭。可是太過自我的人會較難與人建立關係,所以父母不要把「自我」等同「不聽話」,要教導孩子的,是學習跟別人「妥協」。
訂立規則 學習妥協
首先家長要在生活中訂立清晰的規則,並堅持要孩子去遵守。例如當父母要求孩子做功課時,孩子完全不理會繼續玩,家長可走到孩子面前重新指示並堅決地說:「請你放下玩具,過來做功課。」如孩子仍然沒有反應,家長可簡單地說:「如果你選擇完成功課,你便能開心地玩三十分鐘。如果你選擇不做功課,你便沒有遊戲時間了。」這做法未必能夠令孩子一下子變得聽話,但家長的堅持和不遷就會令孩子慢慢地學習妥協。家長要留心,對孩子堅決不等於惡罵或體罰,否則孩子只會變得更加反叛。更重要的是,當孩子能夠妥協時,家長要即時稱讚他們能遷就人,接受別人意見或跟從別人的指示等,讓孩子經驗到妥協原來能夠帶來一些正面的回應,鞏固這良好行為。
家長可訂立清晰的規則,並要孩子去遵守,讓孩子學習妥協。相反地,如果孩子子太過「不自我」,沒有自己的意見,常常說:「是但啦!」或是常常跟隨別人的意見,父母便應鼓勵他們多表達想法,甚至爭取自己認為對的事。 其實孩子過分自我或不自我都是不健康,父母應多加留意及即時糾正,孩子的性格便能健康發展。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