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是一個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創立的概念。2016年,由前任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於政府教育工作小組中提出,經過兩年發展後漸趨成熟,現今STEM已成為中小學師生經常掛在口邊的名詞,不少校外的機構更積極舉辦各種STEM學習活動及工作坊,務求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意和解難能力。
結合「藝術」形成STEAM
眾所周知,STEM一詞是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四個學科的英文字母簡稱。近年,教育界更提出新的「STEAM」理念,即在原本「STEM」裡再加入藝術(Art)元素,平衡了STEM側重於理科的概念,並將五大領域的知識順理成章結合起來,補足不同學科之間的隔閡。
探索中成長 提升解難能力
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鼓勵學生面對習作時,首先應多角度思考及多發問(Think & Ask),然後開始構思及搜集議題所需的實用資料(Plan & Research),並草擬計劃,接著根據計劃實行及不斷測試(Implement & Test),最後才進行評估及改良(Evaluate & Improve),總而言之,它的精髓就是鼓勵學生在探索及學習過程中,勇於接受新嘗試,從挫敗中學習,直至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為止。這樣一來,學生自然能夠提升自我解難能力,培養出永不放棄的堅毅精神,對學生日後成長無往而不利。
每校獲教育局津貼推STEM
根據教育局通函第31/2016號,教育局曾於2015/16學年發放一筆過津貼給所有官立、資助和直資學校,包括設有小學班級的特殊學校,以推廣STEM教育,每所小學的津貼額為10萬港元,中學則為20萬港元。
按照當局發出的「運用一筆過STEM教育津貼」指引,學校可靈活運用這筆資金,開展校本STEM教育,為學校購置需要的物資(如教具、消耗品及教學資源),及或改善學校現有的資源,以協助推行校本的STEM活動,包括研習計劃及比賽,舉辦校本科學與科技活動或比賽,以及支持學生參與各項與STEM教育相關的本地、國家或國際比賽、展覽或活動。
STEM是商界兵家必爭之地
在教育局撥出資金大力資助下,中小學推行STEM似乎是大勢所趨,亦是未來數年香港教育發展的主軸,它更是商界在學校市場上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從STEM引申出來的編程教具、課程等產品及軟件已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不過,站在另一角度,當市場過分熱捧及發展STEM之際,作為精明的消費者或家長們應該更加審慎,為孩子揀選有質素的產品及課程去深入了解,否則很容易墮入借STEM旗號而魚目混珠的產品陷阱,無奈地接收了很多良莠不齊的資訊。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