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鏈球菌是最常見引致初生嬰兒嚴重早期感染的病菌,死亡率大約百分之五至十,受感染的嬰兒會出現嚴重併發症,例如抽搐、腦膜炎等,而香港每一千個新生嬰兒當中,就有一人感染乙型鏈球菌。
乙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寄存在人類腸道、泌尿和生殖系統的細菌,大約一至三成孕婦的陰道或直腸拭子樣本中可找到這種細菌。受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一般健康情況良好,並沒有任何病徵,少數孕婦可能會有尿道感染的症狀。
嬰兒感染乙型鏈球菌的病徵
有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有可能將乙型鏈球菌傳給寶寶。感染可分為早發性和晚發性。早發性佔大多數,一般是在孕婦子宮內或產道內感染,在寶寶出生後數小時內病發,症狀包括呼吸道出現問題、心率和血壓不穩定、腸道和腎臟出現問題、肺部感染、血液感染和腦膜炎等。晚發性則於寶寶出生後一星期甚至數個月內才病發,其中早產嬰兒出現晚發性感染的機會較高,因為他們在出生後需要長時間留院,容易在醫院受感染,而晚發性感染常見的症狀包括抽搐、腦膜炎等。
孕婦如何得知有乙型鏈球菌?
目前,醫管局轄下的產前門診和衞生署轄下的母嬰健康院,會為孕婦提供乙型鏈球菌拭子普及篩查,篩查一般在懷孕期第三十五至三十七周進行。假如篩查測試呈陽性反應,孕婦需在分娩時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以降低嬰兒感染乙型鏈球菌的機會,不過這只能減少早發性乙型鏈球菌的感染,而不能完全預防所有早發性和晚發性的感染,因為嬰兒亦可以從產道以外的環境感染乙型鏈球菌。目前,醫學界正研究為孕婦注射乙型鏈球菌疫苗,令嬰兒經胎盤產生抗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