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出血俗稱「血崩」,是媽媽在分娩時所面對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可發生於產後那一刻至六星期內。據統計,大約有百分之五的媽媽會出現產後出血,而八成的產後出血個案是因子宮收縮無力所導致。產後出血後果可大可小,最嚴重可令媽媽有生命危險。
什麼是產後出血?
媽媽在生產時,下體流血量多於五百毫升,就算是產後出血。產後出血分早期和晚期,早期指產後二十四小時內出血,主要原因是子宮收縮有困難,晚期指產後二十四小時至六星期內出血,為繼發性產後出血,主要原因是胎盤殘留在媽媽的子宮內,引致子宮發炎,而大部份產後出血個案都屬早期,媽媽會因失血過多而感到頭暈、心跳快、疲勞等,嚴重者會出現休克,甚至死亡。
造成產後出血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子宮收縮有困難
在一般情況下,當BB出生和胎盤排出體外後,子宮會即時自動收縮,以減低出血量。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子宮在生產後會難以收縮,從而導致流血不止,例如媽媽年紀大、懷多胞胎、胎兒過大、患有子宮肌瘤、或者生產過程太長等。
胎盤前置
胎盤前置分為輕型和重型兩類,其中重型指胎盤部份或完全覆蓋著產道,這一類的胎盤前置會令媽媽在生產時出血的機會增加,需要剖腹生產。
胎盤殘留子宮內
正常情況下,BB出生後,胎盤便會從子宮壁分離並排出體外,假如胎盤沒有被排出,仍殘留在媽媽的體內,就會令子宮發炎,導致產後出血。
凝血功能不正常
媽媽的身體如出現凝血功能問題,也會導致產後大量出血,但這情況並不常見。
假如媽媽出現產後出血的情況,醫生會立即為其進行輸血,並會視乎病情處方子宮收縮藥和凝血藥,嚴重的情況更可能需要進行子宮切除手術,以免媽媽因失血過多而喪命。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