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與「在職媽媽」兩者從來沒有對錯之分,因為你應該慶幸自己仍有權去選擇,無論當上哪種媽媽都有她們的價值,不要因為自己選擇當上全職媽媽,就頓時覺得失去所有及喪失自我價值認同,因為自從你和丈夫決心將孩子帶到這世界的一刻起,你就是孩子們無可取代的唯一價值。
梁小島的丈夫是美國人,因此兒子「天天」擁有一把金色頭髮。
作者感同身受 想為全職媽媽們打氣
《有時是愛 有時是忍耐──全職媽媽的故事》(The Choice stories of stay-at-home moms)作者梁小島本身是一名資深記者,當她誕下孩子後,就順理成章當上了全職媽媽,原本以為照顧孩子只是事業的過渡期,但卻沒想到產後的各種問題正一步一步地向她走近,更差點令她患上產後抑鬱症,讓她開始思考母親這角色意味著甚麼,於是令她萌生起訪問九位全職媽媽的故事念頭,並希望藉著此書,將全職媽媽們所面對的無助、孤獨、恐懼、愛、忍耐和堅強等元素集結起來,轉化成動力,再獻給天下間所有仍在奮鬥中的媽媽們,給她們最堅強及最窩心的後盾,並通過從愛與忍耐中,令全職媽媽重新學習愛、理解愛、分享愛。
全職媽媽每踏出一步都不容易,別人的鼓勵和支持是她們最大的動力。
媽媽的價值不是用全職或在職衡量梁小島在受訪期間,談到撰寫這本書的動機主要是為了自我救贖,因為她認為很多媽媽在誕下孩子後,都會霎時失去自我肯定價值,即使生育前於職場上打拼多年至中層職位的媽媽們亦有此感覺,她們彷彿墮進了價值迷失空間,而且泥足深陷,梁小島不希望看見有這類情況發生,因為她認為所有媽媽們的價值,都不應完全取決於當上全職或在職媽媽的抉擇身上,當上全職媽媽都可以很有價值。
談全職媽媽的苦與樂「必須完全放低自己,事事都以小朋友或家庭價值為先,或是對自我價值的重新評估。」梁小島認為上述就是當全職媽媽的苦處,而且育兒是24小時制的另類「工作」,必須投放全盤體力及心神到小朋友身上,而在未生育前,很多媽媽或會覺得工作就是你的價值,但生育過後,未必每位媽媽都會認為孩子是她們唯一的價值,就像書中提及的流水媽媽從前是前銀行高層,她就會覺得自己其實可以為孩子付出更多,讓孩子知道媽媽除了湊小孩外,還有其他方面的價值,於是流水媽媽當了一年全職媽媽後,便決定重心投入社企工作,重新尋求自己的價值。至於當全職媽媽的樂處方面,梁小島就認為和孩子建立關係,久而久之小朋友對自己的依賴,就會覺得很滿足,認為生命真的很奇妙。
流水媽媽曾是銀行高層,現育有兩子。
產後除了孩子成長 丈夫亦改變不少梁小島表示自從她生了小朋友後,眼見小孩天天成長,而身旁的丈夫亦成長了不少,變得多顧及他人感受,或對一些生活細節更敏感,這是她樂意看見的事。原來當媽媽誕下一名小孩後,這份天賦禮物除了可以拉近夫妻之間的關係外,那種家庭感覺更強烈,連帶丈夫的性格亦會因而轉變,變得主動一點、不會事事都以自己為出發點,顧及妻兒的感受才是他首要考慮因素。
有時是愛 有時是忍耐說到書名《有時是愛 有時是忍耐──全職媽媽的故事》,梁小島說不會刻意去解釋其意思,應該讓讀者自行去解讀,因為《聖經》有句是「愛是恆久忍耐」,而忍耐在中文說法上亦包含了一種複雜的感情,它可以是正面又可以是中立意思,但無獨有偶兩者都能夠代表愛的成分在內。
勉勵全職媽媽堅強奮鬥最後,梁小島寄語所有全職媽媽,「媽媽花時間照顧小朋友同時,亦都要看看自己,千萬不要睇小自己。每位媽媽都有價值,就算是在職或全職,如果你覺得小朋友是你的價值固然好,但如果你覺得小朋友不止是你的價值的話,你都不要放棄自己的想法,因為別人始終會看見你的價值。」
無論如何,選擇當上在職或全職媽媽絕無對與錯,或值得不值得的計算,因為每個選擇最終都會有它的困難和喜與樂,尊重自己的抉擇,讓自己不會後悔才是關鍵。
《有時是愛,有時是忍耐——全職媽媽的故事》
作者:梁小島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銷售點:各大書局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