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既不主動去翻閱書本,做功課亦要不斷催促,不是沒有好奇心,但偏偏在學習上十分被動,真是令家長深感無力。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少專家都認為,要從培養幼兒「自主學習」開始。現在,大家就來了解「自主學習」的特質,協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著重培養興趣
「自主學習」是自覺、主動、積極的學習,即使是3歲大的幼兒亦能做得到。因為自學是人的本能,幼兒通過觀察大人的行為,進行模仿,已經是一種自學行為,而當中知識的建構與內化,有幼兒自覺主動的參與。
想幼兒能主動學習,首先要培養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以及對學習的興趣。此時,家長可將知識融入故事或遊戲,讓孩子寓學於玩,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樂趣和滿足,再加上適度的讚賞與肯定,孩子的自信心、成功感得以建立,有助他們勇於探索新事物、新知識,不會輕易放棄,並會嘗試以自己的方式解決難題。
營造自主氣氛
家長「放手」亦很重要——讓子女在一定學習範圍內作出自主抉擇,或多讓孩子負責力所能及的小任務,均有助擴展其生活經驗。例如不用書本,選擇用講故事的形式去學習英文生字;買東西時,家長讓孩子做「收錢員」計算物品的價錢等。這個自主學習範圍,可隨着孩子的知識增長而擴大,家長亦毋須干預其解難過程。當幼兒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他們會自行運用不同的方法去吸收知識,從成功或誤判中累積經驗,即使遇到超出認知範圍的事物,他們亦會嘗試自己想辧法,同時亦懂得適度向大人求助,較少出現依賴的情況。
發掘想像和創意
3-5歲的幼兒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家長不妨讓孩子在安全情況下,自行探索,例如容許他們在指定的地方塗鴉,把玩具拆開研究等。家長亦可在畫畫、砌積木、搓泥膠及假想遊戲時,加入不同的想像元素,以及開放式問題,讓孩子發揮創意。例如颱風破瓌了很多建築物,像甚麼呢?它是大魔王還是外星人在作怪……
在遊戲或學習過程中,有些孩子善於表達,會滔滔不絕把思考內容說出來;有些孩子則較內斂,愛透過看看、摸摸中學習。對於教導前者,家長可以多跟他討論,啟發其思維;對後者,則可透過實物講解和戶外活動等,進行引導。
合理的期望
家長的言行對小朋友的影響很大,因此面對能力不同的子女,家長要適當調節期望,不能拿孩子作比較,避免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對於能力稍遜的孩子,家長不妨將目標定得低一點,對他們多加引導,只要達到要求就加以讚賞,以促進他們不斷學習的動力。對能力較強的孩子,則可以把目標定得略高,讓他盡展所長。若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績,家長可以提示他們,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題,以保持他們的求知欲。若孩子未能達到要求,家長就要肯定他們付出的努力,並鼓勵他們修正錯誤,再作嘗試。
後記
「自主學習」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及學習態度,家長除了適度放手,讓子女自行享受學習外,還要以身作則,例如家庭有良好的親子溝通,家長本身有閱讀習慣,能冷靜解決問題,常抱求知的心態等。透過言傳身教,子女會感受到求知的吸引力,慢慢就能培養出主動學習的習慣。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