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報道指出,「港孩」現象蔓延至中學,而且還有「三低」、「六不得」特質——就是自理能力低、情緒智商低、抗逆力低;餓不得、飽不得、熱不得、凍不得、累不得、辛苦不得!不想子女變成這樣,家長要懂得放手,讓孩子從小在生活中鍛煉,多動腦筋及手腳,從而提升自理能力。幼兒建立起生活的自信,對於他們處理情緒、對抗逆境其實很有幫助。
幼兒自理能力重要性
有職業治療師認為,自理能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展現,包括感覺肌能技巧、大肌肉及小肌肉動作、認知概念、語言表達、社交互動技巧等。兒童透過在日常生活中參與不同的自理活動,對其腦部、身體各部位發展,甚至情緒等都有很大益處。所以在安全的情況下,父母應放手讓孩子自行操作一些簡單的活動,例如進食、穿衣及穿鞋等,培養「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
0-3歲幼兒自理能力一覽表(能力因人而異,內容僅供參考)
循序漸進教導
了解到不同年齡幼兒的發展狀況,家長可因應子女的能力,讓他們自己處理生活上的小問題。從何著手?家長當然不能一下子放任年幼子女去「闖」,應該循序漸進地減少協助。
例如訓練1歲半大的孩子自行進食。家長別怕子女弄髒,也要容忍子女一開始會食得很慢,讓他們嘗試用匙羹進食。若孩子堅持不肯吃,堅持要餵,請你微笑著把飯菜收起來,不要發火,更不必指責孩子,不妨告訴他:「餓了再吃吧!」多試幾次,孩子知道父母的底線無法攻破,慢慢就會自己進食。
家長應適時協助
當然,若家長觀察到孩子並非不想吃,而是手部小肌肉發展欠佳,無法拿好匙羹進食,就不要太勉強。家長可教導或協助孩子,用其能力所及的方式握著匙羹進食,然後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舀珠子」、「玩衣夾」、「餵洋娃娃」等小遊戲來,加強子女手部小肌肉的鍛煉。
又例如,訓練2歲半的小朋友扣鈕。家長可多做示範,或先讓孩子在娃娃或家人身上做練習(選鈕扣較大的衣服),待孩子掌握相關動作後,再讓他嘗試自行處理。由於自理活動涉及很多能力發展,小朋友能力未及,便需要較長的學習時間,家長宜多予耐性。
施過小遊戲適當訓練
幼兒的能力發展各異,家長不宜與他人作比較,應讚賞孩子做得到、做得好的,其餘的就通過一系列家居訓練來改善。例如小朋友不懂得分套頭T恤或小內褲的前後,家長可教他用圖案來分前後。孩子手勁不夠,難以扭樽蓋、開膠盒,或用手脫襪子 / 鞋子,家長可用「扭毛巾」、「玩衣夾」等遊戲,鍛煉子女的腕力、指力。
但要提提大家,若發覺孩子手腳動作方面一直沒改善,自理能力遠遜於同齡小童,就要有所警惕。若有疑慮,應帶子女求診職業治療師,讓孩子得到專業評估及訓練。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