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從來都是小朋友的禁地。一來廚房有爐火、刀具等危險東西,二來小朋友充滿好奇心,在廚房東摸西搗、搞破壞,所以大多數家長都不讓子女進廚房「玩」。其實,只要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與輔助,廚房是刺激幼兒五感學習的好地方。而透過參與簡單家務,更能提升幼兒認知、邏輯、自理等能力,一舉數得。
增進生活常識
曾有報道指,幼兒在幼稚園面試時,不能識別切開的西瓜,因為家裏的西瓜都是去皮去核的……若不想孩子變成上述的「港孩」,家長不妨開放廚房(必須確保安全情況下),增進子女的生活常識。
家長可和孩子一起探索廚房,告訴他們裏面有些甚麼——介紹雪櫃的用途,內裏儲存了蔬菜、水果、肉類、雞蛋、汽水、昨晚的飯菜等;而廚櫃裏有米、麵條、餅乾等,還有各種碗筷、刀叉等餐具;料理台上有鹽、糖、雞粉、食油、醬油等煮食調料;架子上有不同大小的鍋、鑊鏟、刀具……這些對小朋友來說,全是新奇的東西,家長除了可以教導相關名稱,也可讓他們摸摸、聞聞,學習及累積廚房物品的知識。
體驗不同質感
除了看看、摸摸、聞聞外,在廚房中,家長也可讓子女學習處理食物,例如教他們清洗食物,讓他們有機會接受不同的觸覺刺激。好像洗米時,可感受到米粒在掌心和指間的磨擦,而洗水果時,可以摸到水果光滑或粗糙的表面等,同時,亦能用手感受食物的輕重。
讓子女協助為食物去皮,亦是學習的好機會。家長可利用蒜頭做「教具」,一邊向子女解釋:食物的皮有何作用、為何要為食物去皮等,提升其認知;一邊可教他們用拇指、食指的指尖撕開蒜頭皮;然後,可以聞聞去皮的蒜肉,趁機教導氣味的相關知識。
認識煮食過程
小朋友光認識食物、廚具的名稱是不夠的,家長可讓子女觀察食物的製作過程,以鞏固生活常識,以及了解不同食物的製作方法。簡單一點的,可以讓孩子參與「煮飯」。選一個悠閒的假日,家長可以手把手與孩子一起洗米,教孩子為洗好的白米加適量的水,再放進電飯鍋去煮。
有些媽媽喜歡做蛋糕、曲奇餅等糕點,亦可邀請孩子幫忙,讓他們嘗試倒麵粉、量重量、打雞蛋、搓麵糰等,或者用可愛的動物模子,壓出不同形狀的餅。讓小朋友參與食物製作的過程,能讓他們學到更多新奇的名詞,例如高筋麵粉、肉桂粉、糖霜等,他們亦能身體力行地體驗不同的動詞,例如搓(麵糰)、秤(重量)、壓(餅模)等,這些都是書本上沒有教的知識。
藉此提升安全意識
部分家長會認為廚房很危險,其實,只要家長事前把利器收好,給予適當的陪同及指引,反而有助提升幼兒的安全意識。何解?很簡單。幼兒好奇於新事物,與其讓孩子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跑到廚房玩,不如一齊玩。
家長可透過雪櫃冰鎮的食物或煮好的食物,教導子女冷熱的概念,甚至可以讓他們輕碰一下碟子,體驗到底有多熱或多冷。家長亦可讓子女觀察煮食過程,強調爐火的熱力會令人受傷。若子女之前已嘗試觸碰過熱碟子,他們就能理解到,為何不能碰熱的爐火,以及盛載熱食的餐具。由此可知,與小朋友一齊體驗,讓他們了解到廚房中安全操作的重要性,比「收收埋埋」要有效得多,說不定,你還能啟發出子女烹飪的興趣,說不定能培養出新一代的小廚神呢。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