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勤有功,戲無益」,但是愈來愈多心理學家、教育專家,以及幼兒遊戲研究證明,這句古諺已不合時宜。因為遊戲除了能為兒童帶來快樂,有助宣洩情緒外,更對其智能、人格、想像力等各方面發展具促進作用。作為家長,不妨反思遊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為子女建構一個歡樂的成長空間吧。
自由遊戲一小時
其實,遊戲的重要性,在過往眾多研究中已有肯定的答案。例如2011年,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指出,兒童因失去自由遊戲時間,更易患上抑鬱及焦慮症,建議給予兒童每日最少1小時的自由遊戲時間。而心理研究學家Peter Gray亦在2013年於《American Journal of Play》指出,過去50多年,遊戲不被世人重視,期間兒童及青少年出現抑鬱及焦慮的機率,比20世紀50年代高4至7倍,自殺風險高3倍。有見及此,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在同年,倡議幼兒每天最少有1小時自由遊戲時間。
遊戲的八個特徵
而根據澳洲Edith Cowan University教育學院的幼兒教育副教授Lennie Barblett研究(2010)總結所得:「遊戲的特徵為自發的、愉快的、象徵性的、有意義的、積極的、內在動機強的,重視過程,不在乎結果。」此結論與上述的「自由遊戲」概念不謀而合,都建議大家讓小朋友自行選擇遊戲的類型及方式,盡情玩樂。
一般而言,在2歲以下的幼兒,大多數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玩,這是獨立遊戲階段;他們很少會注意到其他大人和小朋友。到了2至3歲,幼兒會與旁邊的小朋友進行遊戲,但是彼此之間甚少互動,但大部分時間仍是自己玩,此為「平行遊戲」階段。到4歲以上時,幼兒便會真正與其他小朋友進行聯合遊戲,當中具有社會互動,這是「社會性遊戲」的表現。
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一. 情緒發展
- 透過玩樂過程,讓幼兒獲得遊戲經驗,從成功中獲得自信
- 遊戲有助幼兒宣洩喜、怒、哀、樂、愛、惡等情緒,有助身心平衡
二. 認知發展
- 透過各種遊戲,有助培養及訓練幼兒的認知能力,例如記憶、推理、抽象思考及語言了解等
- 在遊戲過程中,幼兒經常要面對不同的選擇,例如無法從攀登架爬上滑梯,可選擇用另一邊的繩網或樓梯……從而促進其解難能力
- 很多遊戲本身沒有輔助工具,幼兒透過想像加入海盜、公主等元素,令它變得有趣;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得以提升
三. 語言及社交發展
小朋友經常玩一些不同形式或規則的語言遊戲,例如煮飯仔、醫生看病、茶餐廳送外賣等,可讓幼兒接觸及熟習不同的詞彙,增進語言發展。團體遊戲例如捉迷藏等,既能刺激幼兒的想像力,亦為練習社交技巧提供機會。小朋友可從群體合作中,學到輪流、分享、溝通,減少以自我中心的情況。從角色扮演遊戲中,取得代入他人經驗,有助了解他人感受,培養同理心。
後記
遊戲的確對幼兒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家長不妨與子女定下約定,協調每天的遊戲時間;同時,通過此約定給予孩子主導個人時間的機會,讓他們學習如何分配好學習與玩樂的時間。在孩子的自由活動時間內,家長應盡量減少干預,讓他們自由發揮。當然,家長應減少子女使用電子產品,建議他們投入到真正遊戲中去。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