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下體見血,十之八九為不好預兆,所以應多加小心,除了注意自身所有症狀,亦應主動認識這方面的資訊,以助自己及早發現,盡早預防及處理。
認識懷孕可能出血的情況!
對胎兒影響較小的情況:
痔瘡:隨嬰兒長大,懷孕腹壓增加往往令孕婦容易出現痔瘡。若孕婦本身有便秘,大便難,大便質地乾硬,排便時與痔瘡患處磨擦,便會使痔瘡出血。大部份出血的為肛門內看不到的為「內痔」,易出血,疼痛少,血少,故需與陰道出血區分開。
激經:又叫「盛胎」﹐指懷孕以後,月經仍定時來潮,而對孕婦、胎兒並無明顯損害者,症狀少,如:沒有腰痠、陰道下墜感、腹痛等,激經屬生理現象,一般胎兒繼續成長至約十二週而自行止血。這段期間不宜鬆懈,應配合產前檢查,適當休息,不要過勞,可利胎兒穩定成長。
尿血:尿血可分為可見及不可見兩種,可見的尿血為血液伴隨尿液排出,於尿中見血絲,主要由泌尿系統疾病,如尿道炎、腎炎、腎石等引起,應作種菌或進一步檢查。
對胎兒影響較大的情況:
宮外孕:受精卵在子宮以外地方著床,極大情況會在輸卵管著床,隨受精卵長大,輸卵管支撐不了負荷,便很大機會破掉,引起出血、單側腹痛,建議用超聲波及抽血檢查以幫助診斷。
胎漏(先兆性流產):古書早有記載胎漏,懷孕後陰道出血,色淡紅至深啡,量可多可少,伴腰酸腹痛、小腹墜脹便要密切注意,孕後可因氣血虛弱,腎虛、血熱等原因令母體不能養胎。現代醫學尚未有明確原因解釋,或與免疫功能、遺傳、環境因素、精神刺激等等因素有關,令絨毛與蛻膜剝離,出現陰道流血。
葡萄胎:葡萄胎亦穩「鬼胎」或「偽胎」,中醫認為是素體虛弱、各種情緒不暢造成鬱結、濕濁凝滯阻礙胎兒氣血發展,最終不成形。症狀為懷孕數月後,腹部比正常孕期大,隱隱作痛,嘔吐、噁心感明顯,陰道反復流血。
產檢超聲波中發現甚多囊腫如串串葡萄,抽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數值會異常地高,一般建議刮宮清除,並觀察至少一年才再嘗試懷孕。
處理方法:
若是葡萄胎或宮外孕這兩種較嚴重的情況,應盡早處理,以免日後大出血,傷及母體。不少個案都先以手術處理,再以中藥針灸調理,以利日後懷孕。排除葡萄胎或宮外孕後,胎漏治法當以安胎為主,辨別病機後,用適當中藥如桑寄生、阿膠、紫蘇、砂仁、芍藥等組方治病。不要做非必要的推拿按摩。孕婦亦必須減少勞動,必須時要絕對臥床至誕下嬰兒。
個案分享:
有個案屬腎虛型的胎漏(先兆流產),若於三十週開始有先兆流產現象,基本上除了工作時間以外,都小心翼翼,只在床上臥著或睡著,動動手腳或由先生幫助按摩,長服補腎安胎配合中藥桑寄生、續斷、菟絲子等以保胎安胎,最後順利生下嬰兒。
相反的亦有,曾經第一胎由懷孕到生BB時都非常順利,懷有第二胎時輕微腰痠見血,但自覺精神無不適,便疏忽沒理會,最後自然流產,無疑對孕婦身心都有損傷,所以若出血時間連續不斷或量多,應盡早求醫以查明原因。
懷孕前,只要適當調理身體,如一早已知身體脾腎虛弱,便應考慮壯腎腰、補脾胃,父親可提供最優質的精子、母親盡力提供最佳母體環境,有足夠氣血以養胎,以減低出現有對胎兒高危的陰道出血機會。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