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從6個月大左右開始懂得認人,同時亦有部分寶寶開始怕生——他們對陌生人產生焦慮、警戒、不安等情緒,而此行為又稱作「陌生人焦慮」(Stranger Anxiety)。更甚者,即時面對見過面的親友,孩子也會嚇得嚎啕大哭,真是令父母既尷尬又心疼。
「怕生」是發展階段
小嬰兒的「怕生」階段因人而異,平均約在6到9個月開始,持續時間也長短不一,通常會在1歲半至2歲結束。但也不是每個嬰兒都會經歷「怕生」期。
階段1:認人期
嬰兒約在4至6個月大時開始會認人、認環境。部分人能區分自我與照顧者皆為獨立的存在,更會追隨固定照顧者,特別是媽媽。此階段的嬰兒開始認識環境並學習探索,尚未出現「怕生」。
階段2:「怕生」初期
嬰兒到了6至9個月,開始建立起依附關係,會特別黏人。他們正尋求穩定的依戀對象,並且有初步的移動能力,如會坐、會爬等。他們會爬著去找照顧者,並時刻都要見到那人。若看不見照顧者,或面前出現陌生人,嬰兒會顯得不安、退縮。
階段3:「怕生」後期
隨着幼兒成長,部分人會有分離焦慮感,若熟悉的照顧者不在身邊,他們會擔心、害怕甚至哭鬧。而就算照顧者在身邊,陌生人、某親友的出現,亦會令他們感到不安、恐懼。此現象約持續到1歲半至2歲之間,幼兒成長後,認知能力提升,接觸不同人的機會增多,「怕生」會逐漸消除。
改善「怕生」情況
心理學家表示,嬰幼兒出現「陌生人焦慮」是發展階段中的正常反應,也是一種社會化表現,家長不必過分擔心。「怕生」幼兒對外界事物較敏銳,但不一定會變成內向、害羞、被動的人。而有部分嬰幼兒個性外向、情緒平穩、喜愛探索、適應力佳,在他們成長中則沒有「陌生人焦慮」這回事。
那麼,家長如何協助「怕生」寶寶變得平易近人?
方法1:建立良好依附關係
在幼兒1歲前建立起良好的依附關係,有助提升他們對人的信任感。家長要給予子女充足的愛與安全感,例如給予擁抱,讓他們覺得自己被愛、是有能力的人,如此才能發展出信任他人的基礎,有助減低「怕生」階段的不安。
方法2:穩定的照顧及作息
盡量為幼兒安排穩定的照顧者,例如媽媽、祖母或穩定的工人姐姐等,不要隨便更換人手,以免令幼兒產生焦慮。在照顧孩子時,照顧者要為他們安排有規律的作息,何起起床、食吃、遊戲、睡覺等。建立起生活作息規律,孩子能掌握到下一步要做甚麼,有助產生安心的感覺。
方法3:仔細觀察多予耐性
嬰兒靠臉部表情、哭鬧、肢體語言表達需求,照顧者要留意他們發出的訊號,給予適當回應。例如孩子黏媽媽又愛哭,當遇到陌生人時,情緒會比較激動,家長強迫他去接觸陌生人,只會帶來反效果。所以,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個性,觀察其反應,耐心以漸進方式引導孩子與不同人接觸,才能幫助孩子平穩過渡。
方法4:減少分離焦慮感
6至9個月的嬰幼兒的分離焦慮感會比較重,若親密照顧者不在身,他們會擔心、害怕,而面對陌生環境,亦會感到焦躁不安。所以照顧者要穩定,並不時給予安撫,有助降低分離焦慮感。而家長亦可透過不斷的提示,逐漸減少陪伴,協助孩子適應父母或親密照顧者離開的感覺。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