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是目前被視為最有效率的家庭介入活動之一。而「共讚」的技巧,作為家長的你掌握了多少?每天抽一段時間,挑一本好書,為孩子講一個故事,就等於「共讀」嗎?其實不然。為子女提供自然的語言環境、提升詞彙認讀、語言表達、問題分析能力,才是「共讀」本質。若你還未能做到這點,不妨用「對話式閱讀法」(Dialogic Reading),與孩子一齊做到教學雙長。
對話式閱讀法的特色
第一步:提出直接問題
- 家長就故事提出簡單的問題,引導孩子說出書中人物或物品的名稱。例如「那是甚麼?」、「小朋友在做甚麼?」等,讓孩子作出直接的判斷。
- 若子女的讀圖能力較高,家長可追問:「小狗是甚麼顏色的?」、(如圖中人物在食東西)「小男孩在吃甚麼?」等,引發孩子的思考。
- 若孩子答對了,家長可重複一次答案,以加強子女的信心。
- 可針對子女感興趣的事物,鼓勵他們多唸一兩遍;一來,有助加深記憶,二來,讓孩子覺得你認同他們的興趣,以後會更樂意與父母分享。
第二步:提問、提示、鼓勵與延伸
- 隨着兒童的認知及語言能力的增長,家長須將問題由「是非題」、「封閉式問題」,轉變成「開放式問題」。
- 當孩子無法回答時,家長可作提示及示範,引導孩子作答。
- 無論錯對,子女回答問題後,家長都要給予稱讚,如「你有動動腦筋思考想問題,很棒」等。
- 家長可針對孩子的答案,作出分析、解析或修正、延伸等,以協助孩子學習更完整的回答方式。例如孩子說那是「狗狗」,家長可引導他們:「對。那是白色的大狗,你來說說看。」
第三步:講者及聆聽者角色轉換
- 當孩子的理解及語言能力提升,說故事的技巧亦隨之而增強時,家長的角色可由講者變成聆聽者。
- 家長亦可依循不同的提問及提示方式,促進子女對故事內容的吸收及消化。
1. 完成性提示(Completion
Prompts)
例子:小朋友上校巴後,我們要_____。
讓孩子自己回答:坐好、繫好安全帶等內容。
2. 回憶性提示(Recall
Prompts)
例子:「你記得書中老師在學校做了甚麼嗎?」
提出相關問題,讓孩子回想故事內容。
3. 開放性提示(Open-ended
Prompts)
例子:「你認為小朋友跌倒後會怎樣做?」
目的在於鼓勵孩子思考故事內容,用自己的話來說故事。
4. Wh問題提示(Wh-Prompts)
例子:即是用「六何」問題:何人、何事、何時、何地、如何、為何來提出問題。
鼓勵孩子思考故事內容,讓他們初步了解故事組成的必需元素。
5. 遙距式提示(Distancing
Prompts)
例子:「你有參加過這種活動嗎?在哪參加的?」
向孩子提問與故事相關的生活經驗,讓內容與生活產生聯繫。
實行的注意事項
1. 家長要控制個人情緒
2. 家長要付出足夠的耐性
3. 給予適當的稱讚、鼓勵與引導
4. 給予適當的提示、示範
5. 預留子女思考的時間,可設定為5-10秒內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