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本地老品牌不敵時代巨輪,泰林、荔園一一消失於人前,然而始創於50年代的雞仔嘜多年來屹立於市場,還由純內衣品牌演變成深受媽媽們歡迎的家庭品牌,究竟當中有什麼成功秘密?當初又為何會用雞仔作為招牌?雞仔嘜第四代傳人兼市場推廣經理譚天逸(Jennifer)將為大家解謎。
「在上海街的老店有一塊寫著『震歐線衫廠』的舊招牌,招牌一直留在店內是有一段故事的,我們有一個老太太顧客,只認得震歐線衫廠的名字,不認得雞仔嘜,為了讓她順利買到羊毛內衣,所以我們一直保留著這塊舊招牌。」Jennifer談到,尊重老顧客是雞仔嘜一貫的傳統。
雞仔嘜的故事源於30年代的香港,Jennifer談到:「我的太爺在30年代於長沙灣開設震歐線衫廠,從事成衣出口業務,當時製作了很多不同牌子的內衣,如巴士嘜、馬騮嘜、蜆牌等,而在50年代創立的雞仔嘜,由於商標中的三隻小雞有安身齊家、豐衣足食的願景,加上品質好、價格便宜,在生活艱難的香港社會中備受歡迎。」
跑出成為熱門產品後,譚氏家族在長沙灣開設了第一間雞仔嘜的門店,Jennifer說:「那個時代的衫店跟現在很不同,以前店內會有一個很大的玻璃櫃放滿了貨品,銷售員在櫃台內介紹,不像現在,可以讓顧客隨意地挑選。」
Jennifer自言小時候最高興就是跟父親巡舖:「在中國傳統中,錢是不應該放過年的。所以小時候每逢年30晚,我便會跟爸爸和家姐去『收數』,到不同的舖頭領取賺到的錢,放入銀行,順道跟員工拜年派利是。那時每間舖的店主還是住在店裡,他們會有不同的食物給我們吃,如糖水、角仔等,所以非常開心。」
品牌低落與重新出發
然而隨著時代的轉變,品牌亦有過危機,Jennifer道出:「97年金融海嘯,市場結構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出口生意麻麻,反而品牌內銷未太受外圍經濟影響。於是公司決定投放大量金錢進行品牌改革,催谷內銷。那時候是千禧年代,市場流行Cyber Look。於是我們把店面,以及產品包裝設計得很Cyber、很型,整個感覺截然不同。然而,那一刻其實我們失去了一些老顧客,因為人們走過我們的門口,完全不知道我們是雞仔嘜。」
那個時期成了品牌的低落期,發現問題後,公司再度轉型,Jennifer說:「於是我們重新思考,想到究竟什麼特質,才屬於我們的顧客?最終,我們選擇了『家』這一個理念,並開始轉型成一個家庭的品牌,我們更聘請了本地的設計師設計出一系列面衫以及兒童系列,吸納新一代的家庭客。」
繼承家的感覺
雞仔嘜把「最好的‧給家人」作為品牌的核心價值所在,Jennifer談到,「家」亦一直是譚氏家族旳核心精神:「祖輩或父輩很少在家中談生意經,因為他們十分重視家庭和工作之間的平衡,他常常教導我們不要把工作的情緒帶回家中。事實上,在職的爸爸或媽媽每天在出外拼搏,放工時如果能夠回到一個舒服溫暖的家,才可以儲足能量,第二天再有能量拼搏。
而對一個品牌來說,『家人』則是包括同事、客戶、供應商和合作夥伴。而家人之間是需要互相幫助的,因此當有事情發生時,我們不會去責怪任何人,而是集中在如何解決問題。正因為公司能夠真正做到一家人的感覺,不少員工都是一做便數十年,當中有員工更工作了40年才退休;顧客對我們同樣有深厚的感情,現在有不少顧客都已經是第四代的長客。」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