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恆概念,是指即使物體外表改變,但其屬性如質量、重量、體積等仍保持相同,具有恆常性質。這一理論由瑞士發展心理學家Piaget所創,用以考察2至7歲兒童的思維特點。而守恆概念正是兒童突破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Stage),進入具體運思期(Concrete-operation Stage)的特徵。因此協助兒童建立守恆概念,有助提升其邏輯思考能力。
幼兒思維特徵
在Piaget的發展理論中,2至7歲兒童處於前運思期。運思是指運用心智作合理思考。2至4歲幼兒的思考特徵是以自我為中心(Centrism),而4至7歲幼兒的思考為直覺式推論(Intuitive Reasoning),以眼見為實,難進行邏輯思考,亦缺乏守恆概念。到了7至11歲,兒童開始懂得借助實物來進行邏輯思考。這個階段的幼兒已懂得將事物按大小、形狀、顏色進行分類;懂得「遞移推理」(Transitive inference,如A=B、B=C,則A=C)。他們也具有大部分守恆概念,如「質量守恆」(Conservation of Mass)等。
孩子可以自然習得
Piaget認為,多數兒童透過經驗能自然地學到守恆概念。其實驗證明,兒童最先學到的是「質量守恆」。例如,把份量相同的泥膠,搓成兩個圓球,然後在兒童面前,將其中一個搓成長條形;2至4歲的孩子會認為長條形的那個有較多的泥膠,而5歲或以上的兒童則知道每塊泥膠不論形狀如何變化,其量總仍是相等。隨着認知的發展,除了「質量守恆」,兒童還會學到「重量守恆」、「體積守恆」等概念。
促進守恆的學習
若家長希望促進孩子的思維發展,除了日常引導孩子多觀察、多思考外,還可以透過一些有趣的小遊戲,促進子女對守恆概念的理解。
遊戲一:不同「形狀」的果汁?
家長可以用兩個外形不同的水杯,盛載相同份量的果汁,然後讓孩子分辨一下哪個水杯中的果汁較多。若孩子認為某個水杯中的果汁較多,家長可將兩個水杯的果汁,分別倒入兩個相同的水杯中,再向孩子解釋液體的守恆概念。
遊戲二:數量不一的鈕扣?
家長可以準備兩排一模一樣的鈕扣,每排六顆,讓孩子先數一數。然後,將其中一排鈕扣的間距擴大,讓孩子看看鈕扣是否一樣多;以教導孩子了解數量守恆的概念。
遊戲三:長度不同的鉛筆?
把兩支長度相同的鉛筆,一上一下擺好,讓孩子確認它們的長度相同。然後家長可移動其中一枝鉛筆,向前向後皆可,再問「現在兩枝鉛筆還是一樣長嗎?」無論孩子回答「不一樣」或「一樣長」,家長都可藉着解釋原因,來教導孩子了解長度守恆概念。
後記
如果孩子無法判斷上述物件是否相同,那不是他的錯。因為幼兒在觀察或理解事物時,只會集中於某一點,例如果汁在杯中的高度、鈕扣的間距、鉛筆的位置等,忽略了杯的形狀、鈕扣的數量和鉛筆狀態(並沒有改變)。所以,家長要付出耐性和時間,慢慢向孩子講解,他們才會明白箇中道理,從而打開思考的大門。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