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中、英文及其他知識學習方面都很順利,成績不錯,但偏偏就和數學過不去——數數無法超過4個,分不清5和8哪個更大,無法計算簡單的加法及減法,也記不住家人的電話號碼……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小朋友很可能是患上了「數學障礙」(Mathematics Learning Disability)。現在,我們便來探討一下「數學障礙」的特徵,以便家長及早為子女提供協助。
「數學障礙」的特徵
「數學障礙」屬於學習障礙的亞類型,其病發率约為6%至11%,而顯著特徵一般在幼兒3歲後出現。其特徵有下列表現:
1. 缺乏數感
數感 (Number Sense) 是一種運用數字數量概念,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釋各種狀況,並進行調整、規劃的能力。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計算法、估計運算的結果並作合理解釋等。
有「數學障礙」的孩子會較欠缺數感,覺得數字像英文字母一樣排列,不了解其代表的意義。例如不能理解2可以代表量,即兩個;也可以代表等級或次序,即第二;也可以是特定事物,如:2號、2座等等。
2. 數量概念模糊
有「數學障礙」的幼兒對數量的感知較薄弱。部分幼兒不能一眼便看到物件的數目,即使只有3或4個硬幣,他們也要數一遍才能回答。如果物件數量超過5個,他們即使數數也有機會答錯。
3.
難掌握數學事實
有「數學障礙」的幼兒較難做到如 3+6=9,9-5=4等個位數加減運算,這是因為他們難以掌握數學運算術的事實 (Arithmetic Facts)。一般幼兒在6歲左右已能做得到,但有「數學障礙」的幼兒因為對數感、數量的認知模糊,仍要以數手指作輔助,甚至到3年級仍未能掌握個位數加減法。
4. 難使用運算策略
8+7=15,7+8=15;一般人對這算式的運算都不會弄錯。但有「數學障礙」的幼兒可能只會其中一種運算法,如8+7=15,若你給他的題目是7+8=?他就要重新再算一次。而當他計完8+7=15後,再給他8+8=?他也無法想到將原本的8+7=15再+1就能得出16。
5.
難明白數學表徵
例如:2可以是數字2,也可以是兩樣物品,也有可能在21中代表十位數20。有「數學障礙」的幼兒對數量認知薄弱,理解不了數的意義,因此他們對這些數學表徵 (Mathematical Representations)的認知很模糊。可能媽媽叫他拿20元,他給媽媽一個2毫硬幣,因為上面有20;或是給媽媽一個2元,加一張10元鈔票,就當作20元!
及早發現提供協助
不少患有「數學障礙」的人智力都正常,在不涉及數學的學科甚至有出色的表現。因此,父母想要自行識別子女是否有「數學障礙」,就要注意:先排除孩子是否存在智力缺損,或特別討厭數學,特別討厭數學老師等因素;然後,再檢視子女是否具有上述5大特徵,其數學表現是否比同齡人差。若孩子對數學表現出無力感,家長就要及早帶他們到專業人士處,進行數學相關的認知測試。
但有專家指出,患有讀寫障礙、專注力不足以及自閉症譜系疾病的學童,有機會同時有「數學障礙」的特徵。而國際間對「數學障礙」的研究只有十多年,暫時未有標準測試,只能根據臨床經驗識別。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