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教養方式,有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生活態度。但如果家長管教過嚴,除了會影響親子感情,還可能導致孩子出現不良行為問題。若你自問是一個嚴父或虎媽,不妨留意一下他們對家庭、對雙親、對學習、對自己的態度,便能察知你的管教方式是否太過嚴苛。
管教過嚴 出現問題
1. 高壓管治 引起反彈
家裏一切都是家長說了算——幼稚園階段,家長會替子女決定上哪所學校、穿甚麼衣服、觀看甚麼電視節目;上小學後,這個過程又再重複一遍。而嚴格的父母通常都認為自己的出發點正確,不必給孩子任何解釋,當孩子違反其規定時,他們亦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子女受到高壓管治,要麼是逆來順受,沒有個人主見;要麼就是奮力反抗,事事唱反調;總之無法表達個人真實感受。
2. 變得沉默 開始隱瞞
父母對子女要求過高或管教過嚴,只盯着不足之處,無視他們的努力,又吝於讚賞,會令孩子覺得生活毫無樂趣可言。如果你發現子女在家變得愈來愈沉默,對家中事務全無興趣,對自己的一切隻字不提,很有可能代表家長的嚴苛,已影響到子女的情緒。更甚者,孩子開始對家長隱瞞一些事情,例如考試成績、家長會等,這表他們恐懼家長事後會對他們進行嚴厲的處罰,或是嘮叨個不停;他們無法在父母身上得到任何支持。
3. 自信低沉 無心學習
多數嚴格的家長,不時會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作比較,經常突出他們的缺失,以為可以激勵子女上進。誰料,這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加重其自卑感,令他們因為得不到家長的認同而情緒低落。尤其是當父母再次當眾強調其缺點的時候,他們會表現出痛苦、難堪或不屑的神情,部分人更會厭惡學習,甚至自暴自棄。
4. 不愛留家 尋找出口
如果你發現孩子一回家便躲進房間,或者放學後總是想去朋友家,又或者寧願在學校或外面玩也不想回家……這是一個重要的警號。這表明孩子覺得留在家中很沒意思,甚至想逃避與父母相處和溝通。因此家長要檢視一下,自己和孩子的日常互動是否出現問題,自己是否對孩子過分嚴厲。
放寬教養 不是放縱
1. 需要自我反省
父母覺得自己管教過嚴,導致子女出現反叛行為,甚至將家長當作洪水猛獸,真的是時候要自我反省,對教養方式作出調整,及時挽救親子關係。
2. 給予適度自主
家長不妨循序漸進地給予子女一點自主權,像自己選衣服、選興趣班、選學校的午餐單等,讓孩子享受獨立思考、獨立處事的樂趣。
3. 增加相處時間
家長可每天抽10至20分鐘,增加親子之間的相處時間,切忌操之過急。別再用盤問犯人的語氣審問子女的日常,爸媽可先送孩子一兩件小禮物打開話題,待他們放下心防,再了解他們的心事也不遲。
4. 做合格的聆聽者
打破親子的對話僵局後,家長千萬不能因為孩子的答案不如你的意,而不停打斷孩子的話,指摘他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好。爸媽就做個聽眾吧,尊重子女,讓他們有機會把話說完,之後再給予適當的回饋。
5. 心靈上的支持
別再針對孩子的不足,多發掘他們的優點,你會發現孩子沒有想像般糟糕。多看看他們付出的努力,給予言語及肢體上的鼓勵和支持,有助子女重拾自信,重拾對父母的信任。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