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市成長的少年兒童,生活都被父母填得密麻麻:上課、下課、學琴、學普通話、補習英文數學……何來獨處的概念?但有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的獨處很重要,尤其是發展階段的幼兒和青少年,因為獨處有助他們發揮創意、發展人格、整合經驗。現在,我們就來看看獨處能為孩子帶來甚麼好處。
人天生會獨處?
心理學家指出,1至2歲的幼兒已開始發展獨處能力。而從心智發展的角度看,1歲半左右的孩子認識到周圍的事物,小肌肉亦開始迅速發展,即使是幾塊積木,也能讓他玩好一陣子。幼兒在學步階段,能意識到自己具有自主移動能力,就會獨自到處探索。而幼兒在獨處遊戲中探究與學習,並自得其樂,完全不是大人眼中的單調和無意義。但當然,這種獨處建基於孩子心中有充足的安全感、自信等。
獨處促進幼兒發展
1. 滿足好奇心
獨處能讓幼兒作出自主探索,有助滿足其求知欲,亦有助他們將所得經驗內化和整合。因此,這種獨處是幼兒學習、接受訊息、調整訊息、整合訊息的一個過程。
2. 有助自我肯定
沒有他人協助的情況下,幼兒才能發現自己的能力,有助體驗自我價值。例如處於自我概念形成時期的2歲幼兒,意識到自己有一定能力,想擺父母的控制去作嘗試。此時,家長放手給予他們適當的獨處時間,有助促發其主體性、獨立性,從而促進其發展自我人格。
3. 提升創造能力
在獨處時段,外界的刺激相對降低,幼兒的專注力會較易集中,可透過不同的玩具,嘗試出不同的玩法;又或者,想到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心理學家認為,這些階段與冥想方式很類似,幼兒會將認知結構重組,從而促進創造力的發展。
4. 增進思念的發展
在獨處時段,部分幼兒會對依戀對象產生投射的思考,會令幼兒產生對某人的思念。例如家長時常與孩子在一起時,會覺得孩子時常不聽你的話,但是當分別一段時間(例如家長出差),孩子有獨處時間後,再次見到你時,他們就會格外「嗲」你。
5. 培養獨立自主
小朋友懂得如何面對獨處,證明他們有能力分配個人時間,清楚了解自己的行動目標,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亦能自己解決某些問題。懂得獨處的孩子較易培養出獨立自主的個性,能抵抗寂寞,就算沒有人陪伴,亦能肯定自我存在感。
三個方法 讓孩子學習獨處
1. 給予空間 不作打擾
家長每天為孩子劃出一段獨處的時間,讓他們自由玩樂;一開始時,可先由5分鐘開始,逐漸加長獨處的時間。家長可坐在一旁做自己的事,給予實質的陪伴,不必干預或指導孩子如何玩耍。若孩子遇到難題,家長也不必即時插手,讓他們自己想辦法,以便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成就感。
2. 給予關注 提升安全感
父母離開子女身邊時,確切地告訴他們回來的時間,並且準時回來,稱讚他們能夠自己玩耍,有助建立親子之間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而當孩子無法解決問題時,家長可以適當示範及引導,但不必代勞,讓孩子明白你時刻關注他便可。
3. 鼓勵讚賞 加強溝通
家長的鼓勵和讚賞,不但能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信念和態度,更能促成其主動自覺的行為。當子女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們會勇於面對挑戰,即使面對獨處亦不會例外。另外,家長亦可不時問問子女「如何打發獨處時間」,以便了解其想法與感受,同時,亦與子女分享如何安排個人時間的方法。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