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都感嘆,現在的孩子年紀小小就有很強的自我意識,而且愈是管教就愈叛逆,令人十分頭痛。其實,所謂幼兒期及青少年期的反叛,是人的必經成長階段。家長自己也是「過來人」,不妨反思一下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再嘗試調節其反叛心理,可能會得意想不到的得著。
心智成長 必經階段
根據發展心理學家的理論,兒童反叛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約在2-3歲左右,第二階段約在7-17歲期間,第三階則在進入青春期後;每個階段的反叛程度會隨年齡遞增,情況因人而異。當幼兒自我意識萌芽,個人思維漸強就會開始產生訴求。他們會發現父母與自己的意願不同,但其認知及語言發展卻不足以表達訴求,所以他們就會不甘受控,發脾氣、哭鬧,甚至故意與父母唱反調。
壓抑好奇心 產生對抗
反叛是孩子在成長、學習的表現,尤其是2-3歲的孩子,他們的好奇心、探索心都特別強。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每事問、隨處摸,甚麼東西都往嘴裏塞,令大部分家長覺得很煩擾。若家長不了解幼兒的好奇心,就會認為他們在胡鬧。如果家長嚴厲斥責孩子,自然地會引起他們的不滿情緒。而當幼兒了解到自己有能力控制或影響某事,更會以反抗行為來試探大人底線,掌握做甚麼會被允許,做甚麼會被禁止。
期望過高 引起反感
父母對子女的能力不了解,對他們有過高的期望,有時亦會引發子女的反叛行為。例如家長不考慮子女的個人興趣與愛好,強迫他們接受父母精心設計好的「成長路」,結果令孩子壓力過大,引起他們的對立情緒,甚至出現陽奉陰違的表現。而有部分家長即使對子女期望不會過高,但在教育孩子時,唯恐他們不聽話,不斷地語重心長、反反覆覆地嘮叨,同樣會令子女心生抗拒。即使明知道家長說得對,他們也不樂意去執行。
威脅與比較 影響心理
當孩子表現與家長意願相反,部分家長會斥責孩子,例如「你再這樣,媽媽不要你了」;你會不要他嗎?孩子知道你不會!所以他會繼續我行我素。而有些家長也會拿孩子與他人作比較,像「鄰居的妹妹做得多好,你比她大,怎麼還不會做」。孩子心裏會委屈,也會不服氣,從而產生放棄心理;甚至會想「你要他當孩子好了,關我甚麼事」因此,他們不會在比較之下主動反思自己的不足,反而會增強反抗家長的力度。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