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的小朋友不但喜歡每事問,更愛管閒事。無論是發生在家人、夥伴之間,還是別人的事,他們都想知、想管、想表達意見;也不理對方是否需要幫助……這種「熱情」行為,在他人眼中就是「八卦」、多管閒事。現在,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協助孩子將「熱情」用在正確的地方吧。
「八卦」背後有原因
原因1:認為非黑即白
3-4歲的幼兒語言發展迅速,但認知仍然有限,他們對事實的判斷只憑耳聞目睹,不會探究背後的原因,更不會分析。當小朋友一見到他們認為「不對」的事情,就要揭發、干預,甚至要尋求「權威」(成年人)來主持公道。兒童這種行為是出於正義感,並無惡意。
原因2:感到好奇湊熱鬧
很多小朋友都好奇心強、愛熱鬧,當他們發現有事情發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就會湊上去「八卦」一下甚麼事。若然覺得自己能判斷事件,他們就馬上表達個人意見,甚至熱心地去「幫助」當事人;實質上是希望表現自我。
原因3:支配控制欲強
學齡前兒童愛以自我為中心,若在生活中,家長經常順從孩子的脾氣行事,會令他們養成支配別人的行為習慣。當他們見到別人出狀況,不論好壞,他們都會自行理解並作出行動,但卻不代表其判斷正確,有時可能是將自我意志強加在他人身上。
原因4:家長的影響力
家長平時愛當着孩子的面評論別人的事情;也傾向對朋友、家人、配偶或子女的事情橫加干涉,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久而久之,孩子受到潛移默化,也會變得個性專制、愛干涉他人的事。
X個方法 讓孩子不再「八卦」
方法1:灌輸正確是非觀念
對孩子能夠同情、關心他人,熱心幫助他人的良好行為,家長要給予肯定和支持。同時,家長要多以故事、生活實例來引導孩子作是非判斷,因為很多人事物並非表面耳聞目睹那樣簡單,因此要教導孩子思考他人行為的動機,從而提高孩子的是非觀念、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
方法2:學懂尊重與禮儀
兒童愛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他人的想法,也不懂互相尊重的藝術。所以,父母要以「同理心」誘導子女,與人溝通時要有基本的禮貌之餘,亦要學習站在他人立場作思考。當子女能體會到他人的感受,並尊重他人的私隱時,便能控制自己的「熱心」行為。
方法3:引導好奇心
好奇心是小朋友求知的動力,家長不宜過度打壓,而是引導孩子學習多觀察他人的行為、表情、身體語言等,去判斷那個人是否需要他人的協助,而不是魯莽地去施以「援手」。另外,對於好奇心強的子女,家長可以激勵他們多觀察生活,如大自然的變化,動植物的生長過程等,從而提升孩子的觀察及思考能力。
方法4: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平時要以身作則,放手讓孩子處理力所能及的事,只需提供指導,不必插手代勞。父母還要告訴孩子,幫助他人的前提是尊重和信任,助人者(孩子)應尊重受助者的感受,這樣助人才有真正的價值。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