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物質生活充裕,家長只要孩子活潑健康,就會讓他們吃得好、用得好的,不強迫他們接受不喜歡的東西;導致小朋友想要的東西垂手可得,完全沒有「愛惜」的概念。其實,愛物惜物是一種美德,更可培養出對人事物或情感的珍惜。因此,家長協助孩子發展出一顆懂得珍惜和感謝的心,可作為子女將來為人處世的良好基石。
以身作則 珍惜資源
讓孩子看到父母消費的態度是一種很好的身教。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不時將「不要浪費」、「要節約」等道理掛在口邊,還要為子女樹立行為榜樣;例如教孩子隨手關燈、關水龍頭、關掉沒有人看的電視機等,自然而然讓孩子養成珍惜資源的好習慣。
適度滿足 交換條件
要求太過容易得到滿足,會令孩子不知珍惜,尤其在買玩具方面。為子女挑選益智玩具固然重要,但父母應讓孩子了解「應買則買」的道理。另外,當孩子提出購買要求時,家長不妨要他拿一件心愛物品作交換,否則不買。這樣能促使孩子衡量物品的價值,珍惜心愛的東西,從而打消隨便購買的意欲。
妥善保存 循環再用
父母可為孩子準備一個存物箱,專門放他的「寶貝」,並從小教導孩子自己整理及妥善保存個人物品——東西不易損壞、丟失,就能避免浪費。對於玩膩或不適合的玩具,家長不妨和朋友的孩子進行玩具交換,讓彼此的舊玩具得以重生。又或者帶領孩子將新淨的圖書、玩具、舊衣捐予慈善機構,幫助有需要的人。
適當獎勵 保持珍貴
前蘋果教主Steve Jobs說過:「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他是叫人不斷求知,永不滿足。但換個角度想一想,若太易被滿足,哪裏還需要爭取?所以,家長對子女的需求亦要「Stay hungry」——讓他們付出努力之後才能獲得成果,那樣成果才會顯得珍貴、有義意,他們才會更加珍惜。
愛物惜物 學會感恩
培養愛惜的心,是親子之間共同實踐的生活態度。家長想要子女怎樣做,自己首先要怎樣做。從日常生活的惜物、惜食做起,家長可透過介紹物品的生產過程,來向子女灌輸「每件物件得來不易」的訊息。久而久之,孩子便能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對人事物都能抱以感謝的心態,朝正面的方向發展。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