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他們安排很多補習和才藝訓練,認為這樣既能充分利用時間學習,又能省卻大人的照顧,一舉多得。但心理專家認為,過度按表操課,無異於揠苗助長,影響子女發掘真正的興趣與潛能。因此建議,讓孩子適度無聊,學會找到解悶方法,才是啟發學習的關鍵。
專家如是說
全球有不少專家強調,適當地讓孩子感受無聊,有助啟發其創造力。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很多家長一見到孩子所事事,不是擔心他們會到處搗亂,就是擔心他們會受傷或者學壞,總忍不住把子女的空餘時間填滿。更有不少家長認為,小朋友有東西做就好,根本不懂甚麼叫辛苦,辛苦是大人。
但事實上,3至6歲的小朋友可能覺得瀡滑梯很有趣,一回要玩幾十次;大人則覺得沒甚麼好玩。家長覺得做多補充練習能鞏固知識,要孩子一本接一本地做;但小朋友會覺得每本練習都差不多,為甚麼一直做?由此可見,大人與孩子的感受與期望存在分歧。若孩子對於家長安排的活動,不是快樂地執行,那家長就要停一停,想一想,給孩子一個機會尋找自己的喜好。
讓孩子嘗試無聊
專家建議,一切由尊重開始,然後從引導入手。
3歲至4歲
家長收起智能電子產品,將書本、積木、泥膠、娃娃、白紙及畫筆等放在家中顯眼位置,讓孩子輕易找到,隨意玩耍。若孩子想跑到睡房、廚房去探索,父母則應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和孩子一起去「尋寶」。因為抑壓其好奇心,只會令他們更想去做,反而更加危險。另外,在空閒的時間,父母宜多帶孩子到戶外玩樂,呼吸新鮮空氣,讓他們有機會清空腦袋,天馬行空地想自己的事情。
5歲至9歲
這個年齡的孩子最易沉迷電玩、智能手機或平板等,因此家長必須與孩子定下使用規限,堅決執行每天可玩半小時的規定。只要孩子不超時,家長便不宜制止,以便建立親子間的尊重。此外,家長便可引導孩子說出自己想做的事,並且列下清單,例如:溜冰、游泳、看電影和吃雪糕等,爸媽可陪同他逐一完成。一來能營造優質親子時間,二來家長也可以了解子女的喜好。
10歲以上
開始進入青春期,孩子更有主見,對父母的安排會更抗拒,因此家長在選擇學習班時,除向子女解釋自己的目的,也要了解其意願。不妨在要求子女補習的同時,滿足他們一個興趣意願,以作交換。例如:每天回家給他們一段自由控制的時間,家長不加干涉。只要親子互相尊重,孩子對家長的要求就不會太抗拒了。
邀請同儕玩耍
同儕的陪伴,與兄弟姐妹或父母陪孩子截然不同。無論多小或多大的孩子,都喜歡與朋友們一起玩,而不少專家也表示,孩子跟年紀相若的同儕一起遊戲時,無論社交、認知、語言或解難都會學習得較快。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