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園裡,如果孩子脫掉鞋子玩耍,媽媽大概會很擔心吧——怕他會接觸到骯髒的細菌,又或者因踩到尖銳的石頭而受傷……繼而會喝令孩子把鞋子穿上吧。但其實,赤腳參與活動對小朋友有很大的好處,尤其是對的腦部的發展,以及肢體平衡協調的發展。現在,我們就來看看赤腳究竟有何妙處?
促進腦部發育
嬰兒一出生,便會逐漸透過手腳觸碰其他人事物,去感知這個世界,確立自己和他人的存在。而在隨後成長中,加上聽覺、味覺、視覺、嗅覺的參與,5種基本感官將各種外在的刺激,傳送到孩子的大腦,促進他們的腦部發育與成長。因此手腳對外界的接觸,為嬰幼兒的腦部帶來最原始、最直接的刺激。
國際整脊兒科協會Kacie Flegal博士指出,赤腳有益神經系統及大腦發育,因為腳部有許多神經部位,可向大腦發送重要的環境訊息。例如,腦部的「本體覺系統」(Proprioceptive System)和「前庭系統」(Vestibular System),受到足夠的刺激,便能讓人感知到身體在空間中運動和位置,同時能作出平衡和協調的反應,提高孩子對身體的覺察力(Body Awareness)。
「感受器」不宜受阻
Kacie Flegal在《Natural Child Magazine》曾發表文章,指出上述兩種感官系統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赤腳接受感覺的輸入,特別是在嬰兒和兒童期。她強調,腳部有許多被稱為「本體感受器」(Proprioceptor)的神經末梢,當受到壓力和運動刺激時,向會大腦發放信號,告訴它身體如何定向。當「本體感受器」受刺激時,也會告訴大腦調整步伐,以避免腳部受傷,以及保護關節與骨骼,更會將運動效率提升。鞋子會阻礙這「本體感受器」的工作,壓抑了神經通路的連接與發展。因此,她建議在嬰兒學步時、學步後,家長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不妨多讓孩子赤腳走路,感受不同質感的天然地面(草、泥土、沙子、葉子等)、地形變化,有助孩子發展出肌肉力量、空間定向、平衡和協調感。
影響6至10歲運動技能
赤腳除了能促進腦部發育,對肢體發展也有很多好處。去年,德國耶拿大學(Friedrich-Schiller-Universitat Jena)與南非的Stellenbosch University首次聯合做研究「赤腳活動是否與兒童期和青春期基本運動技能發展有關」的研究。是次調查包括了南非西開普省(Western Cape)和德國北部城區的22所中、小學的810名學童,檢測他們的3項運動技能——平衡、跳遠和20米短跑。結果發現,6至10歲組別經常赤腳活動的幼兒,在肢體平衡及運動表現,比經常穿鞋的幼兒優勝。而大齡組的學童在這方面差異不太明顯。即表示,兒童期和青春期的基本運動技能發展,部分取決於經常的赤足活動。
後記
其實,小朋友喜歡赤腳是一種天性,他們只是聆聽身體的感覺——舒服就好。現在,父母們了解到赤腳有那麼多好處,就不宜過分保護子女,應抛開赤腳骯髒、容易受傷、容易受寒的心結,讓孩子的雙腳多接觸天然的地面,享受大自然給予的各種感覺,在舒暢的體驗中讓身心得到發展。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