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也有獨特天賦,一起探討世界各地的教育方向,讓孩子愉快地學習!
芬蘭 芬蘭的教育在國際間備受推崇,小朋友的學習動機高,學習氣氛愉快。芬蘭人是全世界最喜歡在圖書館借書的人,每人每年平均借17本書,在家閱讀的風氣盛行。
芬蘭老師教授的不是知識,而是學習的方法。小朋友發問時,老師不會直接說出答案,而是給他一個方向,讓小朋友自己思考和學習。
芬蘭教育核心價值是「一個也不能少」的平等精神。當其他國家在施行菁英教育時,芬蘭卻反其道而行,不標榜菁英,堅持每一個孩子都要公平受教。芬蘭教育從不強調愉快學習,皆因對他們來說,有了公平,快樂就不是問題。
丹麥
丹麥多次獲選為「全世界最幸福國家」,這跟丹麥教育不無關係。丹麥的學校幾乎沒有功課,在中學之前沒有需要死記硬背的課程。相比起課本知識,孩子的自我認知和創意更為重要。
丹麥的學生比起其他歐洲國家,更偏向選擇一些低收入的工作,這與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老師教導每人都有獨特的天賦和興趣,不同職業都有價值,學生不用盲目追求高薪或熱門的職業。
法國
法國小學教育的其中一個原則是「自由教學」。雖然法國政府統一課程大綱,但是老師的教學方法、教材和進度卻全是自由的。在課堂上,學生的發言權受到保障,他們可以自由表達想法,與老師交流課堂內外的話題。
對法國人來說,被填滿的腦袋不比靈活的腦筋好。因此,法國教育強調哲學思辨,這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法國規定高中生必修哲學科,帶動整個社會愛好思考的文化。法國人認為,人民的思考對於社會進步十分重要。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反省和反思,他就會被國家或是任何權威輕易地奴役。
澳洲
澳洲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成為獨立、成功的學習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和課堂活動。除了必修基礎課,當地學校另設有選修課。選修課根據學校具體情況而定,範疇涉獵甚廣,更像是職業高中的技能學習,例如會計、戲劇、電影製作、裁縫、烘培、木工和外語等。
除此之外,澳洲學校經常鼓勵學生參加社區服務活動,從小向孩子灌輸友善助人的正面思想。
澳洲的父母喜歡和孩子一起進行戶外鍛練,例如衝浪和郊遊。他們鼓勵孩子打工掙錢,體驗生活的艱辛,培養其獨立能力。
瑞典
瑞典的博愛平等觀念是從學校開始扎根的。學校主張讓孩子全力發展自我、努力超越自己,不鼓勵和他人比較。老師願意投入更多時間與資源去幫助學習表現較慢的學童。在沒有課業壓力的學習下,孩子得到多元發展,探索自己的興趣。瑞典教育不強調「惟有讀書高」,高等教育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選擇,而非必須。
瑞典人認為教育不能只靠學校,他們普遍重視家庭的人格養成。公司不強調加班的工作文化,讓父母都能準時下班與家人相處,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新加坡
新加坡教育素質全球首屈一指。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籌劃,有75個國家學生參加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又名皮薩測試(PISA)裡,新加坡學生的表現在各方面均名列第一。
新加坡的學校競爭激烈,小朋友讀書好像一場耐力競賽,每個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成績比別人差。從正面的角度來看,小朋友從小就面對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能夠學會遵守嚴格的紀律。然而,一味的追求成績和不能落後於別人的心態,也造成越來越多的新加坡年輕人心理受壓。
德國
在德國歷史上出現了不少出眾的哲學家、科學家和諾貝爾得獎者,這不得不歸功於德國的幼兒教育方式。
德國的幼兒園注重激發孩子們的天性,獨立性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他們的培養方式是「玩」,實行在愉快遊玩中學習。在幼兒園的三年時間裡,孩子們有機會接觸到豐富的社會實踐內容,接觸真實的社會。比方說,去消防局跟消防員學習如何在起火時保護好自己和離開危險的地方。富啟發性的引導,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培養解難能力。
日本
現今日本的教育方針重視「人間教育」,務求培養出不怕困難,勇於面對變化和挫折的孩子。因此,日本教育十分強調勞動教育,校園內設有學生自己管理的小植物園和小飼養場。同時,他們重視公益勞動,學校的環境衛生多數由學生負責打掃。
日本教育主張:先教孩子做人,再教孩子文化。日本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稍稍懂事就已經開始了。父母的首要任務就是教會孩子禮儀用語、鞠躬和餐桌禮儀等。對於日本孩子而言,文明禮儀行為是他們的生活習慣。
另外,日本家庭教育從小重視對孩子創新人格的培養,希望培育出富好奇心和冒險精神的孩子。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都盡量解答。而且,父母從小鼓勵孩子提問題,鼓勵孩子有獨立的想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