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潮流近年席捲全球,香港方面,「STEAM」也走進政府的教育藍圖,不少中小學也將「STEAM」元素滲入學校課程當中,以培育下一代擁有創新和解難的能力,究竟「STEAM」教育為何如此備受推崇?
什麼是「STEAM」?
首先,在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發表報告,提出了「STEM」 (即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的概念,以填補職場上科研和技術人員的空缺,被視為「STEM」教育的開端。現在,「STEM」在美國已成為獨立課程,強調四門學科知識的綜合性應用。
近年,美國教育界增加了Arts一科,將「STEM」改進成「STEAM」,因為擔心太強調數理學科,會忽略了人文關懷。
「STEAM」教育興起的原因
1. 和現實生活接軌
「STEAM」教育概念的興起,源於希望令學生培養出應付真實世界挑戰的能力,強調學生要「落手落腳」走到現實生活中發掘問題,想方法運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然後動手去把這些想法實踐出來,將問題解決。因此,「STEAM」教育和一般考試不同,並非只是「紙上談兵」,而是強調學生要走進現實生活中,「落手落腳」解決他們感興趣的問題。
2. 融合各科知識
「STEAM」教育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結合在一起,不再只是獨立學習各科的知識,讓學生以不同學科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例如設計一個機械人,令它可以走動甚至飛行,當中需要很多數學和IT知識;為機械人設計外觀,就要運用美術知識;寫文章介紹機械人時,則要運用語文能力。
3. 訓練批判性思考和創意
「STEAM」教育要求學生在面對問題時,作出批判性思考,從他們所學習到的知識裏尋找最好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而在探索解決方法的過程中,學生會不斷遇到困難和失敗,他們需要從錯誤中學習,反思失敗原因,被迫用多元方法去解決問題,過程中他們可擺脫固定的思考模式,學會用有創意的方式解決難題。
4. 學習團隊合作
在完成「STEAM」教育的作品的過程當中,學生需要主動和其他人合作,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互相交流意見,從中學到與別人相處、分工合作等技巧。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