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20周年:重返霍格華茲》最近熱播,令由英國作家J.K.羅琳創作的《哈利波特》小說再次風靡,其實原著及電影均陪伴不少父母和小孩子成長,外國有研究發現,《哈利波特》原來具教化作用,令讀者更能接納社會上的弱勢社群,令他們成為善良的人。
《哈利波特》一直宣揚善良、包容、接納等價值觀,根據一個由意大利University of Modena and Reggio Emilia進行、並在《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發表的研究指出,喜歡閱讀《哈利波特》的人會更有同理心,較少歧視社會上的弱勢社群。
這項研究由三部份組成,在第一部份,研究人員將34名意大利小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學生閱讀《哈利波特》中有關「馬份嘲笑妙麗是麻瓜」的篇章,而另一組學生,則閱讀一些與歧視無關的篇章,例如哈利波特購買第一枝魔法杖等情節。一星期後,研究人員向兩組學生派發問卷,了解他們對新移民的看法。結果發現,閱讀了有關「馬份嘲笑妙麗是麻瓜」篇章的學生,對新移民的態度有顯著改善,而閱讀與歧視無關篇章的學生,則對新移民的態度沒有改變。
至於第二部份的研究對象,為意大利高中生,發現有閱讀《哈利波特》的中學生對同性戀者的態度有改善;第三部份的研究對象,為意大利大學生,發現有閱讀《哈利波特》的大學生對難民有較大同情心。
負責這次研究的Loris Vezzali教授表示:「我和同事們都相信同情心是消除歧視的重要關鍵,《哈利波特》的世界等級制度森嚴,令歧視情況出現,這與我們的現實社會相同。」他又指,主角哈利波特會接觸那些弱勢社群,嘗試去明白他們,同情他們因遭受歧視而經歷的困境,並積極消除社會不平等,這令讀者對弱勢社群更具同情心,減少對他們的歧視。
《哈利波特》中的鄧不利多曾說過:「只要目標一致,心胸開放,習慣和語言上的差異不足為慮。」(Differences of habit and language are nothing at all if our aims are identical and our hearts are open)
資料來源:《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