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熟女終於找到Mr.Right,本來可喜可賀,不過伴隨而來是生育困難的煩惱。她接受了 6 次體外人工受孕仍然未成功,於是決定透過第三者達成當媽的心願,計劃中的「第三者」共有 3 位……
瑪蘭妮有生育困難,醫生告訴她的卵子和生育器官不僅不利於成孕,即使成功受孕,胎兒也有健康上的風險。她在醫生的建議下決定尋找代母和卵子捐贈者幫忙。由於她希望育養雙胞胎,因此她分別找來兩位代母替她懷孕。代母先後為瑪蘭妮誕下一子一女。
很多陌生人見到瑪蘭妮的孩子都會好奇問:「他們是雙胞胎嗎?」這個簡單的問題令她難於解答。根據牛津字典,雙胞胎的定義是,兩個胎兒由同一位母親在同一時間誕下。瑪蘭妮的孩子由兩位代母在不同時間誕下,明顯不符合上述定義。兄弟姊妹在字典中的定義較為簡單,就是同父同母、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家庭成員,彼此按照長幼成為兄弟、兄妹、姊弟或姊妹。一般來說,兄弟姊妹有最少九個月的年齡差。瑪蘭妮的子女由同一名男子的精子和同一位捐贈的卵子組成,但他們分別由兩位代母所生,且二人出生日只相差5天,並不是一般兄弟姊妹。因此,瑪蘭妮告訴別人他們是 Twiblings。
Twiblings由雙胞胎 (twins)與兄弟姊妹(siblings)兩組詞語結合而成。這個新字面世接近十年,雖然仍未被納入字典之中,有留意各種生育新資訊的話對於它背後的意思就不會陌生。瑪蘭妮之後還有許多類似的故事陸續發生,瑪蘭妮希望孩子同齡,另一位媽媽愛花則單純為了增加成功機會。稱謂這個課題是否很沉悶和過於簡單?在於一般父母的確如此,但對有生育困難的婦女,稱謂象徵著不凡的生育故事。
參考資料:
Meet the Twiblings.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Australian Twiblings safely home together. Essential Baby.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