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是兒童節,是時候關心身邊的兒童是否快樂。早前香港小童群益會發布了一項名「兒童快樂調查2021:希望感與快樂」研究報告,結果顯示本港兒童離開了「快樂」區間,快樂指數為 13 年最低。怎樣做才可以讓孩子變快樂?
希望感與快樂的關係
這項調查以「希望感」為主題,探討現時兒童的希望感及其與快樂程度的相關性,機構指希望感是兒童健康愉快生活和成長的重要條件,希望感較大的兒童較為快樂。為什麼希望感這麼重要?專家指出,希望感是正向的認知思考,是正向心理學的特質之一。兒童擁有較大的希望感有助其訂立目標、尋求達成目標的方法及能力。
另外,希望感較強的孩子對於人生感到較為滿足,自我肯定的能力較強,他們通常得到別人較大的支援,與家人關係也較為密切。而有較高希望感的運動員會較低希望感的做出更佳的成績。
希望感強在什麼?
這類型人士會願意為換取健康的體魄做更多預防工夫,即使患病,抵受痛楚不適的能力也較強。他們會對進行正面溝通表現出更為樂意的態度,對未來有較為正向的期待及有助產生達成目標的動力。
希望感這樣重要,家長怎樣知道孩子希望感的強弱?家長可參考以下兒童希望量表,找出兒童達成目標的能力作為簡單的評估。
兒童希望量表
以上表格的句子描述了青少年的自我想法及行為,只需根據大多數的情為句子圈出最適當的答案。
計分方法:
1+3+5
量度兒童發起及維持行動去達到目標的能力;
2+4+6
量度兒童在尋找方法去達到目標的能力。
孤獨感愈低,希望感就愈高
兒童怎樣建立希望感?機構指出孤獨感愈低,希望感就愈高,鼓勵家長增強對子女的情感支援,並提醒孩子以不同渠道跟朋友連繫。有專家則認為應該推動兒童「發夢」,讓他們透過「發夢」及參與不同的活動發掘自己的興趣,訂立及達成目標。
資料來源: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Hope: Are There Differences in Their Self-esteem, Life Satisfaction, Social Support, and Family Cohesion?
Childrens’s Hope Scale (CHS;Snyder et al., 1997)
香港心理衛生會
香港城市大學「有教無戾校園欺『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