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是四月的特別節日,在慶祝佳節的同時,Champimom 希望跟大家一起探究本地兒童的成長。三年前轟動一時的虐兒案早前審結,大家為短暫的生命以悲慘的方式終結而心碎,除此以外,社會還可以為保護稚童健康成長做些什麼?香港保護兒童會於 2009 年開始在轄下幼兒學校提供社工服務,當時推出服務的背景是怎樣的?機構多年來的服務怎樣為兒童提供保障?我們訪問了香港保護兒童會助理服務總監(幼兒駐校社工服務)陳麗芳,來聽聽她的分享。
先回到三年前,五歲女童臨臨被虐待致死,執筆之際,案件剛好審結,死者親父及繼母被判處終身監禁。判決當天,法庭內共有近百人旁聽。事實是當年事發,已引起社會各界極大的迴響。政府在 2019 年初推出為期三年的幼稚園社工服務先導計劃,為學前兒童及家人提供社工服務。早在十多年前本港已有部分幼稚園自資聘請駐校社工,香港保護兒童會於 2009 年開始在轄下幼兒學校提供社工服務,這天訪問陳姑娘,她就談及機構當年推出社工服務的緣起。
服務的緣起 誰去傾聽家長心事?
「政府近年先後推出了學前康復服務、資助幼稚園和幼兒中心社工服務,但在十多年前,家長遇到困難是求助無門的。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有 17 間幼兒學校,校長向機構反映他們擔當了一個重要角色,就是家長講心事的對象。可是他們既要領導課程,又要督導教師教學及學校事務,實在不能再兼顧家長的個人及家庭輔導需要,也感到很大的壓力。究竟如何跟家長談,如何舒緩他們的情緒,或者在適當時候作出轉介,這些都需要專門的知識和技巧。因此機構於 2009 年開始提供駐校社工服務,除了回應家長的需要,也可減輕前線教顧人員的壓力。」
透過遊戲治療明白童心
究竟香港保護兒童會的學前社工服務是如何運作的?「我們以駐校模式提供服務,一位特定的社工每周到一所特定的學校,希望家長對社工有認識,並且有親切感覺。社工到校會跟進個案,主要的對象當然是家長,透過面談、家訪或輔導提供支援。」陳姑娘說,至於小朋友方面,如果他們有情緒問題令家長束手無策,社工也向他們提供直接服務。「我們的駐校社工都受過遊戲治療的培訓,因為幼兒表達能力有限,他們其實有訊息想告訴我們,我們就會透過遊戲治療的方法去了解他們。」
介入化解家庭危機
在機構服務多年來遇有不少難忘的個案,以下是其中一個。「有一位小朋友,他的父母要離婚,正在辦分居手續,媽媽來求助,她當時已經瀕臨崩潰邊緣,甚至有自殺傾向。我們馬上進行危機介入,一方面支援媽媽,和媽媽談,疏導她的情緒,另一方面,我也有見爸爸,談談如何處理得好一點,減低傷害,而我們主要關心的是如何減低對小朋友的傷害。」
說到孩子,家長向陳姑娘表示沒有讓他知道父母有問題,爸爸有了第三者孩子也不知情, 然而透過遊戲治療,陳姑娘發現情況並不如父母所想。「當他玩一個玩具屋的時候,他和媽媽有睡床,但爸爸沒有,說要罰爸爸睡在地上。另外,有一隻怪獸娃娃長期出現在門外, 小孩會把怪獸丟掉,但怪獸轉眼又會回來。可見小朋友知道一種狀況,而且感受到壓力。」
社工一方面在夫婦中間作橋樑,夫婦之間增加了溝通,另一方面替小孩進行遊戲治療,在相輔相成下,孩子的情況有了改善。「孩子心裏的安全感增加了,因為他覺得被明白、被聆聽,有一個人讓他安全地表達心事。例如在課堂大叫等倒退行為停止,他對爸爸的憤怒也減少,願意和爸爸吃飯和上街。」陳姑娘指,他們介入學童的家庭問題,就是希望一家人可以平靜和冷靜地處理家庭危機,讓孩子受到的負面影響減至最少。
下一集,陳姑娘會分享近年本地兒童的問題及識別的方法。另外,還會講解在疫情下機構向學童及家長的支援。
照片由受訪機構提供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