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孕婦都希望,胎兒能在母體內自然地健康成長,但有時候,難免會碰到不理想的情況,及早地發現問題,還是能讓結局圓滿。
「子宮內胎兒生長停滯」的定義
子宮內胎兒生長停滯是專門術語,表示胎兒在子宮內未達到應有的生長標準,與相同懷孕週數的胎兒相比,體重落在分布生長曲線族群的 10% 以下,任何生長落後於正常數值的胎兒,都可能被診斷有生長停滯的情形。
子宮內胎兒生長停滯可區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對稱性,胎兒的頭圍與腹圍都比較小;另一種則為不對稱性,胎兒的頭圍屬於正常範疇,但腹圍比較小。而屬於子宮內生長停滯的胎兒,因為在母體內較小,因此,有一定機率出生後體重也較輕。
造成「子宮內胎兒生長停滯」的原因
最常見原因為胎盤異常,舉例來說,如果胎盤未得到足夠的氧氣及養分,或是血液供給受損,就可能讓胎兒的生長處於落後的位置。其他原因像是染色體異常、心臟疾病,甚至巨細胞病毒感染、弓形蟲感染也可能造成此情形。
另外,發生子宮內胎兒生長停滯也與母體的營養狀況、健康情形有關,例如吸煙、使用毒品或是酗酒,都有可能造成。不過,不是所有體型偏小的寶寶都屬於生長停滯,寶寶的體重有31%的機率交由基因決定,如果媽媽或爸爸本身的體型偏小,產下的寶寶也可能偏小,卻十足健康。
如何判斷「子宮內胎兒生長停滯」?
孕期時,醫師會監測母體和胎兒情形,檢查臍帶血流的頻率、做胎心音和超音波檢查,並藉此瞭解胎兒的呼吸運動、身體張力及羊水容積等,並確認胎兒的生長狀況。
如果懷疑染色體異常,醫師應會在懷孕初期做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或是羊膜穿刺,並做出判斷。
如何治療「子宮內胎兒生長停滯」?
醫師會使用藥物增加胎盤血流暢通,讓胎兒的發育更快,如果屬於較嚴重的情形,則可能需要留院觀察,以便第一時間得知寶寶的發育狀況。另外,如果子宮內的環境持續未改善,而胎兒的肺部已足夠成熟時,醫師可能會在妊娠第 32 到 34 週時,藉由剖腹或提早引產等方式,來保全寶寶的健康。
超過 90% 落後於生長曲線族群的寶寶,出生後數年便會迎頭趕上,如果寶寶在出生前,有子宮內胎兒生長停滯的情形,毋需太過擔心,很可能會在 3 歲前就趕上足月生產的寶寶。
資料來源:
What To Expect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