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發生了一宗轟動的虐兒事件,5 歲女孩疑遭虐待最終死亡。事件被揭發後,香港兒童被虐問題再度引起關注。政府推出了什麼措施政策以保護幼小?現今香港幼兒面對什麼問題?成年人如何識別遇有問題的學前兒童?香港保護兒童會助理服務總監(幼兒駐校社工服務)陳麗芳會逐一講解。
學前單位駐校社工的認受性
一宗被形容為「香港開埠以來最嚴重虐兒案」令人心酸心碎,之後,社會福利署推出了一項新措施-「在學前單位提供社工服務先導計劃」。上述計劃由 2019 年年初至 2022 年年初,分三個階段,大部分的幼稚園已加入,過去兩年多,社工的學前駐校工作環境有什麼轉變?「家長對駐校社工的接受性及認受性是提高了,因為現在一般學校都有社工,見慣見熟了,開始知道駐校社工的工作是什麼。原來有事可以找他們傾談。另外,我們和學校的合作也愈來愈有默契。」陳姑娘說。
個案中有三成出現家庭危機
香港保護兒童會於 2009 年開始在轄下幼兒學校提供社工服務,機構見證一代一代本地學前兒童所面對不同的境況。陳姑娘談到現今香港幼兒面對的問題時表示他們處理的個案中有三成出現家庭危機。「包括夫婦離異、親人離世、財困、欠債甚至是家庭暴力,有七成個案的家長或照顧者有情緒或精神相關問題,有6%懷疑小朋友受傷害或受到虐待,身體的虐待或疏忽照顧,或獨留小朋友在家。」
離婚數字 30 年上升愈 3 倍
另一方面,她表示現今家庭組合愈見複雜。「1991年的離婚數字只有六千多宗,2019年是二萬一千多宗,上升超過三倍,我們處理的離婚個案增加,有些夫婦婚姻關係惡劣,正在辦理離婚,這些都很影響對小朋友的照顧。另外,再婚家庭也多了,例如彼此帶著前一段婚姻的小朋友再婚。」還有非婚生子女的家庭,陳姑娘指這些家庭如果要爭撫養權,可以引起很大的爭議。家庭組合複雜了,社工介入個案時面對更大的挑戰。
離婚夫婦共同參與子女成長
近年本港為保護兒童推出了一些新法例和政策,例如以「共同父母責任模式」取代從前的管養及探視權,意思是父母即使離異,也應該共同擁有和承擔管養權利和責任,無論撫養權歸誰也好,一方家長作出一些決定時要跟另一方溝通。「原意是好的,希望父母共同參與子女的成長,但有些家庭會因此造成更大的衝突,面對更大的挑戰,所以就需要有中間人的角色幫助協調,幫助他們達成共識。」
幼稚園社工要有高度警覺性
家庭出現問題時,小朋友的情緒難免受到影響,做了多年中學駐校社工的陳姑娘表示當幼稚園社工的角色很不同。「幼稚園社工要有高度的警覺性,保護兒童的意識要很強,要靠自己的觀察去找出學童問題的蛛絲馬跡。」幼兒不會主動求助,駐校社工怎樣識別有問題的學前兒童?「我們會留意小朋友有沒有傷痕,即使很微細,又或是倒退行為,例如本來已經可以自主如廁,但突然間尿床,很多情緒問題,甚至打人。此外,我們亦需要與學校緊密溝通、合作,始終我們並非每天駐校,很多時候也要靠老師、學校反映,協助辨識有需要的兒童或家庭。」
陳姑娘分享其中一個與老師協作以致能及早介入的個案。「有一位老師來找我,指一位讀高班的小朋友,對女同學說,你信不信我『揸』你的XX(男性性器官的俗稱)?我們要進行最基本的評估,小朋友是否對性好奇?第二個可能性是獲取了不恰當的性知識,第三個可能性是他受到性侵犯,這是我們最須要小心處理的。」
在特別環境下提供支援
陳姑娘立即向老師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小朋友從前有否同類問題,以及他近期的表現。「家長是單親媽媽,小朋友近期有發脾氣,有推別人,但上述情況是首次發現。」陳姑娘表示遇到這些情況必須知會孩子的照顧者。她立刻跟媽媽傾談,知道媽媽的男朋友曾跟孩子這樣玩過。「家長很合作,後來我們還可以跟媽媽的男朋友見面,他們馬上停止了上述的行為。我們慶幸個案中的成年人只是不恰當地跟小孩玩,沒有留意對小朋友的影響,基本上沒有惡意,否則後果可能會很嚴重。」
學前駐校社工除了跟進個案,也會在特別的環境下留意學童和家長的需要並提供適切的援助。「在疫情期間學校停課,我們聽到家長有很多需要,例如小朋友在家中不願做功課,於是我們做了一些讀寫遊戲包,教家長怎樣從遊戲中令孩子發現寫字也可以很有趣。另外,K3 小朋友要升小一,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學校會安排他們進行活動以學習適應小學的環境,為此,我們設計了教材套,教家長在家訓練小朋友執拾書包、訂時間表,令小朋友和家長掌握更多,作好準備。」
圖片提供:
香港保護兒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