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著對微縮模型的熱愛,Maggie 跟 Tony 辭去原本的工作,成為正職的微縮模型藝術家,兩人共同合作了10年,組成了「TOMA Miniatures 」工作室,陸續推出荔園遊樂場、大坑火龍等膾炙人口的作品,逼真的精緻作品獲得各家媒體爭相報導,為香港歷史留下珍貴的回憶。
留住香港的復古味道
陳慧姬(Maggie)跟黎熾明(Toy)都是微縮模型藝術家。Maggie 擅長製作食物、Tony 擅長製作建築物,兩個人因為喜歡微縮模型,在2018 年共同組成工作室「TOMA Miniatures 」,推出一系列的懷舊作品,比如:荔園遊樂場、大坑火龍等。逼真的作品留下了許多香港的珍貴回憶,讓人聯想到過去的復古時光,人們稱他們為「歲月工程師」。
熱愛微縮模型轉為正職
Maggie 原本是香港微型藝術會的義務秘書,有一次,她在籌辦香港微型藝術會的展覽,看到 Tony 的精緻作品驚為天人,於是邀請他參展,適逢當時香港回歸紀念,推出了「和昌大押」的經典作品,兩人因此相識。Maggie 很喜歡製作微縮模型,生了一場大病之後,她決定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於是轉職為微縮模型藝術家;Tony 原是建築模型師,轉職為管理層後,較少機會製作動手模型,他下班後閒著無聊,就開始創作喜歡的微縮模型作品,跟 Maggie 合作一陣子,他也辭去原本的工作,成為正職的微縮模型藝術家,兩人就這樣成為合作夥伴,建立了「TOMA Miniatures 」工作室。
製作微縮模型非常耗費精神,考驗手藝、耐力,有時一件作品需要3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熬夜製作是家常便飯,在香港全職的微縮模型藝術家可能只有 Maggie 跟 Tony 兩人,其餘多為業餘的製作者,儘管如此,當他們看到觀眾對成品的笑容,那種成就感消弭了製作時的辛苦!Maggie 在接受 China Daily 的專訪時表示:「我們通常依照實物製作1:12的模型,這些模型非常的逼真,我們的信念就是要觀看者認為這是真的,這就表示我們的技術成功了!」
微縮模型從德國傳到亞洲
微縮模型源自於德國18世紀,原本微縮模型的主要目的是教導年輕女孩們怎麼做家務事。現在,微縮模型不只在香港流行,日本、台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鄰近的亞洲地區,也都有製作微縮模型的愛好者。
中秋節快到了,「TOMA Miniatures 」的最新作品是「嗇色園黃大仙祠百周年紀慶花燈廟會」,展覽資訊如下:
嗇色園黃大仙祠百周年紀慶花燈廟會
地點:黃大仙竹園村2號嗇色園黃大仙祠
費用:全免
日期:9月18日至9月24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4時30分;晚上6時至9時(中秋節延長開放至晚上10時)
官網:https://www.siksikyuen100.org.hk/zh-hant/
*資訊參考來源: TOMA Miniatures、China Daily
*圖片來源:TOMA Miniatures FB
https://www.facebook.com/tomaminiatures/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