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孩子的社交問題,家長通常會用盡力去解決,希望雙方能成爲好朋友。其實長遠地建立孩子正面的自我形象,令他們認爲自己是個善良、會分享的人更重要!
孩子終於可以上學去。回到學校,孩子很容易會遇到社交問題。有些家長告訴我:「我的孩子不喜歡班裡一個小朋友,我已經特別安排他倆一起去公園玩耍,又邀請那孩子到我家吃茶點,但兒子仍然說不喜歡對方。那我還可以怎麼辦?」或「兒子不願意跟弟弟分享玩具,我應該怎樣做呢?」這些都是小孩子常見的社交問題。
但其實,在大人世界裡,大家都有自己討厭的人;有時候也不一定願意與人分享自己的物品,這些正常不過的事,為何發生在孩子身上時,我們便覺得大有問題?我們可以真誠接納孩子也有不喜歡的人和不想分享的時候嗎?
社交問題和與人分享這些品德教育,當然是重要的成長元素,但如果家長常常覺得自己的孩子「有問題」,並常常掛在口邊,只會令兒女自我形象低落,他們便會以為自己不乖、不願意分享等,減低他們努力的動機。所以,家長可以著眼於孩子做得到的時候,例如當孩子願意幫助別人、對人有禮、 與人分享心愛物件時,父母請緊記即時給予讚賞,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讓孩子相信自己是一個善良、有禮的人,對品格培養有莫大幫助。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