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為了促進學齡前子女的能力發展,或者為了逗孩子開心,都會不惜重金購買大量玩具,久而久之,家裏出現了一座「玩具山」!此時,爸媽不妨藉此讓孩子自己管理玩具,透過分類、收拾、存放、改造等收納程序,讓孩子在玩樂之餘,培養出責任感、空間管理、個人物品管理,甚至時間管理的良好習慣。
玩具收納分門別類 提升責任感
家裏玩具種類繁多,要怎麼收藏才好呢?家長不妨邀請真正的「用家」——你的孩子,一齊想想辦法。例如家長可提供不同的收納用容器,像大膠箱、紙皮箱、金屬盒(月餅盒或糖果罐)等,和孩子一起進行玩具分類。
家長可先讓孩子就著玩具的材質、大小作分類——布偶、洋娃娃等可放一起,大小穿插,盡可能節省空間;拼圖要一副副分開裝在原裝紙盒中(若遺失紙盒,則可將拼圖裝在獨立的密實袋中,然後幾副一起裝在金屬盒內);有細小零件的玩具盡量用原裝盒裝好,避免零件缺失等。
完成分類後,家長可讓子女在容器外貼上標籤,寫上玩具的種類,或者畫上喜愛的圖案。這個過程,除了能讓孩子產生責任感及參與感外,也可訓練他們有條理地管理個人物品。
有效收納玩具 學習空間管理
玩具分類放置在不同的容器後,要放在哪兒呢?家長可與子女一齊商量,例如衡量玩具箱的大小和重量,如何分配家中的空間,玩具取用的容易程度等。
如果某類玩具是孩子這段時期經常玩的,家長便可教導孩子將這類玩具放在能輕易取得的地方,方便他們學習自行取放。而又大又重的玩具箱,適合放在低矮處,較輕較小的玩具箱,可則放在大箱子上面。這樣,一來可避免孩子想拿玩具時發生掉落或跌倒的危險,二來,亦能提升小朋友對空間管理概念的理解。
編時間表 分配玩樂時間
玩具有了適合的「家」,爸媽就要訓練子女玩完收拾玩具的習慣。讓孩子自己拿,自己放,拿出多少件,就要收回多少件。當然,學齡前的小朋友經常會忘記或忽略了自己的玩具,這就要家長在事後協助檢查,提醒孩子收拾玩具。
另外,在玩具的時間方面,家長也可以下些工夫,教導孩子自己畫一張玩耍時間表。爸媽可與孩子討論如何平衡學習和玩耍的時間,讓他們清楚了解到,在甚麼時間應做甚麼事。例如在幼稚園放學回家後,可以先玩20至30鐘,讓孩子放鬆一下再做功課。或者,在完成每項功課或才藝練習之間,設10分鐘休息時間,孩子可以選一件玩具玩耍等。
改頭換面 玩出創造力
現在的小朋友擁有太多,因此不懂得珍惜,對於玩具也一樣。他們往往前幾天還玩得很起勁,一會兒就被打入「冷宮」。家長不必發愁,更不必急着為孩子買新玩具。大家不妨先把這件「失寵」玩具收起來,暫時與「得寵」玩具分開放,等過一陣子,再把它拿出來,孩子可能又覺得它很新鮮,又會開始再玩。或者,爸媽和孩子一齊動腦筋,改裝舊玩具,例如為玩具車塗上新顏色、為洋娃娃換上新衣服等;以發掘出新玩法,來鍛煉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
如果家中充斥着不再適齡的玩具、圖畫書等,家長也可教導孩子一齊整理,捐給慈善機構,讓舊玩具煥發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