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新手媽媽,照顧寶寶常有手忙腳亂的時候,尤其當寶寶哭不停時,更是讓媽媽手足無措。事實上,寶寶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各種需求,媽媽除了安撫之外,還得從各方面觀察並做出回應,這篇就要教你用8個步驟找出寶寶的哭泣原因,讓你在照顧孩子時更得心應手。
寶寶為什麼愛哭鬧?
對剛出生幾個月的寶寶來說,「哭」是用來表達需求的方式,原因除了肚子餓之外,還包含生病、尿布濕了、對環境中的外來刺激感到不安等等。新手媽媽常在一陣慌亂、做盡各種安撫後仍無法止住寶寶哭鬧,因此覺得受挫,其實只要多方觀察、冷靜判斷,通常會慢慢與寶寶培養出默契,能更了解寶寶需求,因此不需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新生兒哭鬧常讓媽媽有壓力、不知所措。
練習分辨寶寶哭聲
寶寶哭不停都是有原因,媽媽可試著從哭聲特色來了解背後需求:
1. 肚子餓、尿布濕的哭聲
哭聲較低、短促,但具有規律性;若需求沒被回應,會哭得越大聲。
2. 覺得熱或冷的哭聲
哭聲大、高亢,但較短促。
3. 身體不舒服、出現疼痛的哭聲
突然大哭,甚至出現高亢的尖叫聲,之後會停下來並轉換為一般哭聲。
4. 缺乏安全感
需要人抱或陪伴時,會出現間歇性的哭聲,音頻一般,但有時會有假哭情況。
8步驟找出寶寶哭鬧原因
寶寶哭不停時容易讓媽媽慌亂,建議要盡量保持平穩情緒,並依序進行以下8個步驟,一步步找出原因,這些步驟1歲以下寶寶都適用:
步驟1:觀察環境
環境有可能是讓寶寶哭鬧的因素,例如燈光太亮、說話音量過大、開關門發出碰撞聲等。
步驟2:檢查是否該換尿布
檢查尿布是否濕了以及是否有尿布疹。
▲寶寶哭不停時,媽媽第2步驟可檢查是否該換尿布。
步驟3:判斷是否肚子餓
在前述2個原因都排除後,若寶寶還是繼續哭鬧,媽媽需回想前一餐餵奶時間,判斷寶寶是否肚子餓;母乳兩餐間隔約 2.5-3小時,配方奶則為3-4小時。
步驟4:進行全身檢查
首先檢查是否有紅疹,通常出現在皺褶較多處,特別是頸部、腋下與胯下部位,與室溫或衣物穿太厚有關。另外,也要檢查是否有脹氣(肚子鼓鼓的、摸起來硬硬的,可用乳液在腹部做順時針按摩)、腹股溝疝氣(左右兩側不對稱、有一邊鼓起,應盡快就醫)或是衣物襪子有沒有勒住皮膚等等。
步驟5:確認體溫
主要確認寶寶是否發燒,嬰幼兒體溫以36.5-37.5度為正常,如果稍微偏高,可能是悶熱導致,建議可在減少衣物後,約10分鐘再量一次。
▲媽媽在步驟5可幫寶寶測量體溫。
步驟6:觀察是否肚子痛
若此時仍在哭鬧,則要考量是否為腸絞痛,尤其3個月以下寶寶最為常見,症狀包含:一天哭鬧超過3小時、一週會出現3天以上、持績超過3星期,哭的時候會歇斯底里,但停止後又像沒事一樣、看起來很健康。通常腸絞痛會固定發生在晚上某時段,目前原因不明且不易安撫,媽媽可試著用包巾包裹寶寶、像跳舞一樣輕輕慢搖晃,或開啟白噪音來安撫寶寶情緒。
不過得留意,若一次哭鬧超過2小時未停而且安撫無效時,應立即就醫診治。
步驟7:留意是否長牙齒
6個月後的寶寶會進入長牙階段,容易因一些不適症狀而哭鬧,像是牙齦冒小白點、牙齦紅腫、齒齦發癢等等,情緒比較容易焦躁。
步驟8:心理需求
在上述因素都排除後、寶寶仍有哭鬧現象時,則有可能是心理需求,例如想要爸媽陪伴、互動、玩耍或擁抱,尤其6個月以後寶寶較常見。
資訊參考來源:fhs.gov.hk、mababy、par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