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小小的Duncan年僅5歲半已經走遍全港最高的50座山峰。最高峰時期,試過一個月行七次山,登上十二座高峰。遇上既遙遠又陡峭的山峰,Duncan不但沒有逃避的想法,更嚷著說趕快去征服它!如此剛強堅毅的山藝小高手是怎樣培育出來的?一起來聽聽Duncan的媽媽Jennifer與眾不同的育兒心得。
Duncan的媽媽陳曉瑩(Jennifer)是Google Play 策略夥伴經理,她本身熱愛游水,因為疫情的緣故,開始愛上行山這項運動,發掘香港郊野隱藏的寶藏。「我希望透過行山,把自己的運動員精神傳承給小朋友,磨練Duncan的堅毅精神和耐力,讓他日後能夠克服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困難。」
Jennifer感恩地說:「公司文化是成就這項記錄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疫情期間,Google容許員工彈性安排工作時間,所以我能靈活地分配時間。」她認為,要完成50峰創舉,最困難的並不是對小朋友體能上的要求,而是對父母時間分配和耐性的考驗。
小朋友的無窮體力,加上在疫情時期親子活動的限制,造就他對行山的興趣。剛開始時,吸引Duncan 行山的最大原因,是登山沿途能夠近距離看到各種動物,如浪茄灣和昂坪的牛群、城門水塘的馬騮和柏架山上遇見 24 隻野豬等等。
Duncan有一本行山日誌,每行一座山他就會寫下一篇日誌作記錄。Jennifer認為行山是一個很好的審美訓練。她在兒子的日誌中,發現年紀小小的他已經懂得欣賞美景。
最難忘的一次行山經歷,是在吊手岩至馬鞍山的途中,Duncan 要在山上換校服上網課!由於他們在沿途找不到任何座位,因此Duncan只能在崖邊上網課。老師也不禁表示:你又行山啊!
「在行山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他自信的一面。有一次在釣魚翁行山時,我指著對面頗為遙遠和陡峭的山峰,對他說那邊就是終點。Duncan竟然說,他想快點到達目的地,征服那座山峰,絲毫沒有逃避。這讓我發現,他遠比我想像中堅毅剛強。」
剛開始行山時,Duncan未夠四歲,午睡小休對他來說仍然很重要。Jennifer特意為Duncan尋找一座距離住所較遠、 車程較長的山,讓他在半小時的路途上午睡。到達登山起點時,他就有足夠的精神和體力去應付,而不會「扭計」。
Jennifer每次帶小朋友行山前,都會在 YouTube做資料蒐集,透過不同的行山影片了解路線、要注意的位置和附近的設施,如洗手間的位置。Duncan 第一次行山是在浪茄灣,第二次是行大浪西灣,之後按小朋友的能力,逐漸增加路線的長度。接下來就是西高山、大帽山,慢慢地提升難度。在四歲的時候,Duncan已經可以行到八仙嶺和大金鐘,行山路線的選擇愈來愈多,不再只局限於親子路線。
「我建議希望帶小朋友行山的家長,先了解和觀察小朋友的狀態,一開始不要盲目跟隨一些「熱門」路線。家長要做足功課,例如事先用香港遠足路線 App規劃路線和觀看YouTube的行山影片,包括本地創作者兼資深行山者 Captain VL Channel 隊長郊遊頻道。」
Jennifer分享,小朋友行山需要的裝備和物品一開始其實並不多,水和帽是必需的。如果途中會經過沙灘的話,就會預備玩沙的玩具和沙灘用品等。
隨着行山的次數增加,就會發現手套、頭燈和急救用品是隨身必備的,因為家長不可能知道在山上會發生甚麼狀況,尤其是迷路的話,下山時便可能已經入黑。「我們試過用手提電話內置的電筒,但發現電力消耗得很快。」
而夏天行山則要防止中暑,因此冰涼巾和防曬產品是必備的。小朋友也喜歡在山上野餐,朱古力和香蕉等食物有助增加體力。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