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正藉赤口之日,傳統習俗都不去拜年,免親友見面有口舌之爭。不過同處一屋的兄弟姊妹又如何能避免?日日見面少不了爭吵,爸爸媽媽如何處理子女不和及吵架的煩惱呢?看看以下五個重點,是否能減輕你的擔憂?
1.父母先控制自己的情緒
做父母的平日面對生活壓力,當遇到子女爭執時,在大吵大鬧的煩擾下難免表現出激烈的情緒或衝口而出的說話,但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孩子的自尊與自信心可能受影響,因此當父母覺得情緒失控或壓力太大時,請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及耐心理解子女的爭吵成因,再處理子女的事務。
2.讓孩子先發言
檢討自己有沒有偏袒或一言堂,拒絕與子女耐心溝通,讓孩子們把話說完或有申辯的機會,不要一味數落誰的不是,徒然燃燒雙方火爆的情緒,破壞感情。
3.避免比較
父母應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與其花心思給予他們相同的物質,不如按孩子的需要而給予耐性與關懷,包括情感與物質需要。子女們各有優點和缺點,盡量不要在他們面前把他們比較, 此舉很容易激起嫉妒心及惡性競爭,爸媽可以讚賞他們共同的優點,加強手足間的認同感。
4.一視同仁
父母平日對子女要盡量給予同等的愛,表達愛時多說「我愛你」、「我好錫你」或直接擁抱等實質行動,令孩子覺得父母不會因兄弟姊妹忽略了自己,而且特別適用於家中的長子或長女。如平日父母表達愛的行為恰到好處,當子女爭吵時,孩子也明白父母是一視同仁,變得肯聽父母的勸告,化解紛爭。
5.讓子女自行學習解決衝突
孩子成長過程中爭吵、磨合少不免,先耐心觀察盡量不要立即介入,讓他們先學習自行處理,反而有助建立互相包容、尊重彼此個性不同。家長也不要體罰孩子,避免他們模仿,將日後的衝突演變成肢體暴力,要清楚解釋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建議用其他方式解決。要明白世上沒有完全公平的處理方式,父母強行介入及亂作判斷會令事情變得不公及複雜, 給予他們適當的私人空間,學懂自己處理。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