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家庭長假會到日韓台美加歐旅遊輕鬆下,曾志成的家庭活動是爬山,早前他帶著18歲兒子成功登上珠峰。究竟以父子檔創下香港紀錄的攀山專家與兒子成為隊友最驚險一幕是怎樣的?
攀山專家曾志成是登上珠穆朗瑪峰次數最多的港人,不過這一次登頂之旅與別不同,因為隨行的還有兒子朗傑。多了幾個身份 - 兒子的隊友、領隊和參加者的家長,曾志成感覺很特別。「我經營登山公司,這一次登山之旅也有兩位客人參加,在過程中一方面要服務客人,同時要照顧子女,作為父母是多了一份擔心。」
登山過程危機重重,曾志成回憶過程中最驚險時刻是登頂當天遇上的「交通擠塞」。「到接近山頂時人太多,我們滯留了接近兩小時,當時感覺有點危險,不知道何時可以回程。」最終他們成功了,並成為香港第一對一同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父子,曾志成坦言「銜頭」只是虛榮,「能夠下山」更重要。
親子活動何其多,曾志成為何會選擇和才滿十八歲的兒子一起攀登「世一峰」?「我跟兒子一起爬山已經很多年,他快將開展大學生活,入大學之後會更忙碌,和家人一起的時間會比現在少。我們希望在他入大學之前一起做一件會留下巨大回憶的事。」
朗傑曾說過和父親一起登山很特別,因為「很少香港人會與家人做一些瘋狂的事。」曾志成也不否認他們的家庭活動是非一般類別。「一般家庭每年長假期會帶小朋友去外地旅遊,我們的年度家庭旅遊就是到不同地方,例如日本或台灣進行行山挑戰。當然,旅程中也會有享樂時間,我只是不希望大家每天都在吃喝玩樂。」
這位攀山專家有一句常掛在嘴邊的口號:「讓挑戰成為習慣!」他表示很希望兒子可以在生活中實踐出來。因此在兒子每個成長階段,都會給他一個攀山挑戰。「朗傑七歲首次跟著我到外地攀山,目的地是日本富士山。升中那年,我們到日本展開一趟環繞冲繩、全程五百多公里的自行車之旅。升上中三,我為他安排了一次雪地攀山挑戰。」
曾推出名為《登山學做人》著作的曾志成認為無論大朋友或小朋友,接受這種挑戰都有助提升自信心,在人生每個階段都得到鼓舞。究竟小朋友學攀山對於成長有哪些益處?「要攀上一座世界級的高山往往不是一天半天可完成的事,像這次攀登喜瑪拉雅山的珠峰,我們在尼泊爾逗留了五六十天。攀山人士在過程中會持續處於不太理想的環境,不可以每天洗澡,膳食也不會很美味。另外,身體或會出現高山反應,由於登山會遇到很多估計不到的變數和危險,攀山人士還要面對個人情緒的起伏。」
曾志成指攀山是一個認識自己的旅程,兒童可透過攀山活動明白自己遇困難時的狀態,同時,攀山也可磨練意志和建立克服困難的精神。因此這項活動有助提升兒童日後面對各種困難時的抗逆力和解難力。有超過十年攀山經驗的朗傑是一個好例子。
「我在中五及中六由本地課程轉讀 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適應上並不容易,但攀山對學業的幫助很大。我很感恩從小接受攀山訓練,很清楚自己面對挑戰時應該作出甚麼反應才有助解決困難和達成目標。」朗傑不僅有面對困難的能力和決心,在爸爸眼中,兒子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對學業很著緊。去年中五,他憑著44分的優異成績獲得五所英國大學率先取錄。
朗傑入讀的是香港李寶樁聯合世界書院,根據2007年《華爾街日報》報道,香港李寶樁聯合世界書院的學生多年來獲長春藤院校取錄的成功率很高,因此獲選為「全球50大學校」。然而,頭銜和名氣並非曾志成讓兒子入讀的原因。「學校招收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我希望兒子在校園開拓世界視野。」
攀山高手要有良好的心態和方向感,眼前這位資深攀山專家在育兒路上明顯鎖定了清晰的方向和原則。他帶領兒子每走一步,都是為了送上重要裝備,讓兒子走得更穩更遠。父親節快到,問曾志成怎樣才稱得上「冠軍爸爸」,他提供的回答毫不高深也不耀目,不貼題卻很貼地。「我思考的不會是怎樣當冠軍,而是如何和孩子同行,成為一位與孩子保持良好溝通的爸爸。因為親子之間有相當的年齡差距,有代溝,大家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但如果可以一起去進行活動,一起去經歷,彼此的想法會更接近,我們就可以互相影響、一同增值。」受訪時,父子已離開尼泊爾轉到阿拉斯加,在通往北美洲最高峰的路上並肩作戰。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