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幼稚園與小學課程不銜接,小一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必須三級跳才能達標?因為老師說的一句話,二子之母沈貝嘉(Anita)發現香港兒童學普通話的困難之處。她開辦教育中心「小小漢語普通話教育」(Mini Mandarins)作出支援,透過小班及情境教學,助本港兒童打好學習基礎。
小時候在澳州上中文學校 老師嚴肅又嚴厲
沈貝嘉(上圖右一)的兩個孩子由幼稚園開始就入讀國際學校。幼稚園階段的普通話水平很初階,例如認識簡單的問候語,但升上小一,校方的要求一下子提高很多,學生要認字和學漢語拼音。「我記得當時普通話老師跟我說:『媽媽,你要努力幫幫孩子了,他們的能力有點不達標。』」
聽到老師的勸喻後,Anita 整個人呆住了。「幼稚園和小一的課程之間明顯缺了一段。」
課程忽然變艱深,老師要求又嚴格,學生自然會害怕。Anita想起兒時學中文的片段。Anita 在香港出生,六歲移民澳洲,在英語語境中學習和成長。她的媽媽跟其他移居海外的港人家長一樣,希望下一代繼續學中文,安排 Anita 於周末上中文學校。她說老師在西方教育理念中扮演啟蒙角色,不會有「高高在上」的形象。但當初她遇到的中文老師卻嚴肅又嚴厲,班上的學生都難以適應。「當時不少家長讓孩子退學,而我媽媽的應對方法是轉校、轉老師。」後來,她終於遇到一位採用較為新派教學風格的中文老師,「他會在課堂上加入遊戲和比賽,上課變成有趣好玩的活動。」
在玩樂中學習提升專注力和記憶力
Anita 笑言只要好玩,孩子就會投入在那些活動之中,而好玩的課堂,對於香港已接觸英語課堂的孩子來說同樣是關鍵。「香港教育講求兩文三語能力,很多時家長認為操普通話其實也是在講中文,可以稍後去學,會先讓孩子在學前上英語課。一般英語課堂重視互動性,會透過遊戲來學習,有趣的故事角色和動聽的歌謠令課堂充滿愉快氣氛。普通話的教授模式則不同,如果孩子已適應了英語的活動教學模式再去上普通話課,一開始就要乖乖安坐認字和學拼音,他們或會像我兒時學中文一樣,對普通話感到抗拒。」
好玩的氣氛不僅能提升孩子在課堂上的專注力,Anita 還發現好玩的活動有助提升學習力和記憶力。「某天我在家中見到兒子獨個兒做著好像步操的動作,並且邊做邊吶喊:『慢慢走,不要跑!』」有點熟悉的畫面⋯⋯她終於想起來了。半年前,Anita 帶兒子參加一個職業體驗活動,當天他扮演過好些不同的角色,其中一個角色是警察,他就是這樣一邊進行步操一邊喊著同一個口號。「原來孩子玩耍時學到的東西會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並成為長期記憶,日後可以應用出來,這是很有威力的學習方法。」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