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 World School
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
推特色課外活動
2022 IB 剛放榜,大家都關心考生的成績。於1992年創辦的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簡稱「李寶椿」或「LPCUWC」),多年來培育出不少成績優異並考上全球頂尖大學的畢業生,然而對於 Christie Lai 和 Justin Yeung 兩位校友,這所 IB world school 的吸引力遠超於老師們課堂上的教學質素。
Christie 和 Justin 均有參加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簡稱「李寶椿」或「LPCUWC」)的各種課外活動認識世界。
Christie 是李寶椿 2019年畢業生,她從小就隨著潛水員爸爸出海,與海洋建立了深厚的關係和感情,而成為海洋生物學家是從小到大的職志。「媽媽一位朋友的孩子入讀海外一所聯合世界書院,對方形容校園生活十分精彩,獲得很多知識和寶貴經歷,而當我知道學校還有一個珊瑚普查隊,我就馬上決定報讀。」
Christie 從小受家人影響愛與海洋為伴,因為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推特色課外活動決心加入學校的大家庭。
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
國際化社群
Justin 是2018年李寶椿的畢業生,他表示第一次參加李寶椿的開放日,就喜歡上這所學校。「我見到學生各有不同的專長,有些同學會表演雜耍,學校鼓勵學生作出多方面的嘗試以展現自己的強處,我也希望在這裡好好發掘自己的天份。」
學校一方面鼓勵學生在課餘培養各種興趣發揮所長,另一方面,其多元文化共融的校園則有助學生成為地球村良好公民。「李寶椿是一個國際化社群,本地學生佔一半,其餘的學生來自世界上九十多個國家。我在學校寄宿時,與3名學生同住一間房,roommates 分別來自中美洲的哥斯達黎加、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上的保加利亞,還有一位是伊拉克庫爾德斯坦的少數族裔。透過同學的分享,感覺跟地球另一端連線了。」Justin當年的同房來自伊拉克、中美洲國家洪都拉斯和南亞島國斯里蘭卡。「同學們的成長故事各有不同,有的經歷過戰亂或經濟困境,有的曾居於罪案率高企或充斥偏見的社區,亦有同學家境相對較富裕。朋輩間的互動促進反思,提升同理心。」
Justin 自小受家人影響學習帆船在大海乘風破浪。當年出席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開放日發現學校鼓勵學生發掘個人興趣。
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
宿舍生活的啟發
除了朋輩,老師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橋樑。Christie指學校的英文老師有不少在非洲成長,或者曾在非洲生活及工作,所以上英語課的時候,學生也會獲得很多關於非洲的知識,了解當地的歷史。李寶椿的語文課不單純是語文課,宿舍活動也不僅是宿生日常任務,對於Justin,宿舍生活豐潤了大學的學習。「有一次,我要把宿舍天台的灰黑色水泥地髹成白色,我發現這樣做有助於降溫,而將建築物天台髹上白色油漆與氣溫的關係更成為我大學畢業論文的題目。」
Justin在大學主修地理,他與修讀生態學的Christie一樣,自小受家人影響愛與海洋為伴,而在位於郊區的高中兩年的生活進一步推動他們對大自然保育課題的關注,2022年初,他們一起參加由極地探險家 Sir Robert Swan 舉辦的「2041南極考察」。
Justin入讀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認識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
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
校友參加南極考察
談2041與南極的關係,得由1991年說起。當年,《南極條約》協商會議促成了《關於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決定全面禁止南極的礦產資源開發活動,為期50年,有關限制將於2041年失效。Sir Robert Swan 籌辦南極考察團,藉此旅程與來自世界企業家、各地公司代表、學生及教育工作者及專家探索當地生態、觀察地貌、了解氣候變化,從而了解怎樣去保護這一片淨土。
Justin和Christie關心地球可持續發展,報名參加極地探險家 Sir Robert Swan 舉辦的「2041南極考察」。
Justin 和 Christie 於 2022 年 3 月出發前往南極,幾個月後談起,一切仍仿如昨天。Justin描述旅程中一個難忘時刻。「我們在 48 小時的航程中經過極大風浪的海域,終於見到南極。當時正在下雨及有霧,感覺眼前景像很神秘。」
Justin和Christie參加極地探險家 Sir Robert Swan 舉辦的「2041南極考察」,近距離認識這片地球淨土。
南極考察後成立組織
推動可持續發展
「我們在旅程中參加了很多講座及工作坊,共173名團員會分享各自在原居地促進環保的目標和想法,每天都會上岸或乘坐橡皮艇到不同地方進行考察,其中一天到訪一個與南極內陸相連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很大的冰川,海面有很多碎冰。我們步行登山時突然聽到一聲巨響,那是一個內陸冰川破裂的聲音,因為冰川內有很多氣泡,破裂時釋出的氣體會發出仿如打雷或爆炸的清脆聲響。」Christie 說。
Christie 在香港大學修讀生態學,希望從生態學角度了解南極。圖為她參與當地一個檢垃圾活動時攝。
跟冰川破裂一樣,淨土上的垃圾堆帶來另一種震憾。「我們在世界最南部城市Ushuaia一個海灘撿垃圾,173人共撿執了半公噸垃圾,當中有很多被冰雪包裹著的塑膠粒,遠看還以為是雪。當時附近有雀鳥在覓食,相信牠們也有啄食這些膠粒。」
為了讓更多人因為這次考察得到啟發,二人共同創立了名為「2041香港」的組織,一方面將保育及可持續發展的訊息帶入社區,另一方面推出以解決方案為本的倡議型項目。組織還有一個更長遠的目標,就是在十年後以再生能源及乘坐帆船的方式由香港出發前往南極。「來回應該要花半年⋯⋯哪裡的浪很高很大,我們的帆船能夠撐得住嗎⋯⋯」兩位創辦人談及預計中的驚險,語氣卻出奇淡然。保護地球上的淨土和資源或許比保護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訪談來到這一點,筆者沒有話了,只有敬佩。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