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童群益會3月就「運動與快樂-香港兒童快樂調查2018」進行調查,對象是6至17歲兒童,希望了解兒童的快樂狀況。調查發現,61.6%兒童感到「快樂」,感到「一半一半」的有29.2%,感到「不快樂」的有9.1%,整體兒童快樂程度的平均分為7.14分,較去年的7.04分為高,但6至8歲兒童的快樂指數連續兩年下降。
多運動更快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年齡5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每日應進行最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運動,但調查發現只有36.9%兒童達上述標準。香港小童群益會署理總幹事黃貴有指,兒童每星期做中等至劇烈強度身體活動的時間較長,快樂程度較高。定期運動有助孩子的健康成長,強健骨骼,加強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的體重,減少患病的機會,訓練孩子的耐性和毅力,更會令孩子感到快樂。每個孩子喜歡的運動項目都不同,父母可因應孩子的個性和天分來作出安排,父母能和孩子一起做運動,就更會令孩子全心投入,也可促進親子關係。
讓兒童自由遊戲
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UNICEF HK)主張,適當的玩樂對兒童有益,致力宣揚「遊戲權利」,遊戲是兒童基本權利,能令兒童快樂,亦可促進身心發展,有助健康成長,建議每日至少撥出1小時,讓兒童自由遊戲。玩遊戲的方式可以考慮這3個玩法:Messy Play不怕髒不怕亂的玩法、Imaginative Play想像性遊戲、Pretend Play裝扮遊戲。
積極正向人生觀
孩子在成長路上總是遇到挫折,要讓孩子學習積極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在逆境中取得成功。父母也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不要過份緊張孩子在各個範疇的表現,有些孩子學業成績好,但運動表現差;有些可能是充滿藝術天份,但不喜歡讀書等:父母可以鼓勵孩子作多元發展,切勿責罵。
多獎勵少責罵
好多家長以懲罰孩子作為教育方法,嶺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於3年前也曾進行香港兒童快樂指數調查,結果調查發現不快樂兒童的父母,傾向管教嚴厲並以強烈方式責備不當行為,其實給予適當獎勵更能令孩子感到鼓舞和快樂。專家建議父母可以鼓勵和讚美的說話、帶孩子去大自然、去圖書館等代替以糖果零食、看電視或打電子遊戲機等方式來獎勵孩子。
健康的家庭關係
很多擁有快樂家庭的名人,總會分享童年時晚晚和家人一起晚飯令自己覺得很幸福快樂。一家人一邊吃飯一邊談天,父母也可以藉此機會了解孩子當天的日常,有助塑造親密的家庭關係。除了每天一起晚飯,每星期都有家庭活動、父母親密和諧的關係都會令孩子感到快樂、幸福。
延伸閱讀
細路愛玩營
春暖花開 四個親子賞花打卡好去處
※ 如欲率先接收最新親子資訊,請讚好我們的 FB專頁,www.facebook.com/champimomhk ,並於「Liked/已讚好」選單設定「See First/搶先看」,以及在「Following Button/追蹤中」 內選 「 Notifications On/通知開啟」,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