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長重視親子關係,會抽空跟小朋友玩遊戲,實在值得鼓勵。大量研究指出,玩耍可以激發小朋友各方面潛能,而孩子是天生的「玩家」,遊戲更是他們表達情緒的語言。
曾有新手媽媽救助,難得周末與幾歲囝囝玩,卻不由自主戴上大人的眼鏡,講規則,管太多,結果彼此都玩得很累,遊戲變得一點也不有趣。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大家日後就可以更享受珍貴的親子時間。
讓孩子作主
小孩子很多時都身不由己,處處依賴大人,真正話事的機會不多。玩遊戲的時候,不妨讓小朋友做領袖,由他們設計遊戲,毋須死守遊戲規則,家長聽候安排之餘,更要主動參與,作出鼓勵性提問,例如:「啊,你今日想玩呢啲;啊,而家你想要我咁樣」,以培養小朋友自信心。
每周固定安排
每星期固定的時間,例如每周兩次,每次至少30分鐘的遊戲時間,可以讓小朋友更有安全感,事實上,孩子會透過遊戲自然地表達情感需要,若他們較粗暴對待玩具,很可能是在發洩過去積聚了的壓力,家長便可關注小朋友這方面的情緒需要。
自我解決困難
切記遊戲中儘量讓小朋友解決問題,避免主動幫忙,以訓練他們的解難能力,他們的創意很多時會嚇你一跳。例如小朋友不夠高拿某些玩具或配件,他們會聰明地以其他東西代替;不懂玩新玩具?較小的孩子會自己創作規則,為這些玩具重新下定義。
遊戲現在已經成為兒童心理治療不可少的一環。若家長有興趣,不妨參考遊戲治療大師Garry L. Landreth的《遊戲治療:建立關係的藝術》,了解更多兒童世界及觀點。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