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家長身兼多職,既是好爸爸好媽媽外,最好又是孩子的人生教練,指引他們沿著健康和正確路向發展。日本朝日大學教授中畑千弘就歸納出七個實例,具體教導家長如何成為孩子的好教練,相信終生受用。不過家長謹記這只是參考,並非要約束孩子,最好還是先釐清概念。
1. 責備孩子後要加倍鼓勵
任何人都不喜歡被人責罵,尤其是小孩,如果父母常常責罵他們不好好讀書,考試老是不合格或低分,對孩子而言,只會令他們更討厭讀書。這時候,父母可在責備他們後,補說一些鼓勵說話,即說出一句責罵後,然後盡可能補充多於一句的鼓勵說話,例如「今次失準,期待下次你有更佳的表現」、「我深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的」等,讓孩子知道他們是有能力做得到的,讀書不是遙不可及的難事,慢慢建立起他們對學習的自信心。
2. 隨時陪在孩子身邊一起做
若為人父母的,一方面要孩子努力念書,自己則在旁邊看電視或打機,這是不對的,因為這樣會令孩子產生「只有自己被迫做不喜歡的事」念頭,從而對讀書漸漸失去興趣。除非家長陪伴小孩一起做、一起念,並且堅持到底,否則讀書對小孩而言只是一件永恆的苦差,沒趣味之餘,既孤單又寂寞,試問學習成效怎會好?
3.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
時間永遠不等人,一天24小時,小孩接近一半時間在睡覺,餘下的就因個人興趣去分配及運用。從小讓孩子養成時間觀非常重要,因為當他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時,總覺得時間會過得很快,自自然然就會讓時間白白流逝,反之做自己討厭的事時,就會覺得無比漫長,希望盡量縮短時間,如果全憑自己感覺去控制時間,反而會被時間牽著鼻子走,相反要教導孩子擔當掌握時間的主人,主導權就落在他們自己的手上。
4. 每天定時起床、吃飯及睡眠
俗語有云「習慣成自然」,當孩子養成按時起床、吃飯及睡覺等生活習慣後,後期就可以新增學習一環節在內,好讓孩子覺得學習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程度好比吃飯或睡眠。日本有研究證實,主動好學的孩子每晚睡眠時間和翌日起床時間幾乎都是固定的,當然學習和讀書時間也不例外,所有東西都在有規律情況下完成,學習成績自然相得益彰。
5. 每天密切關心孩子狀況
身為一名好教練或好家長,必須清晰掌握孩子每天在校園或家裏發生的狀況,抓緊每一個關心、鼓勵及讚美孩子的黃金機會,所以保持每日聊天將會是關心孩子最好又最直接的方法,萬一有甚麼突發狀況,家長都能夠即時作出應對或部署,引導孩子重回正軌。
6. 不吝嗇「獎賞」提升孩子動力
「有賞有罰」自古以來都是最公平的機制,不過如果孩子做得好的話,往往只能得到父母一丁點的讚美說話,這是絕對不足夠的,特別是事事以利益為先的孩子,所以千萬別吝嗇「獎賞」,獎賞可以是一份實實在在的禮物或玩具,抑或是一些特別批准,例如獎勵孩子玩20分鐘遊戲機或看一集卡通片,因為獎賞與動力往往是掛鉤的,當獎賞愈大時,孩子去完成事情的動力也就愈高。
7. 每天持續讓孩子學習
如果以運動員為例,一旦停止練習的話,要讓身體再次提升到比賽時的最佳狀態,可能要花上數倍時間,同樣道理套在學習身上,如果孩子停止了學習,不止成績會退步,就連「習慣」也會因此中斷,若要重拾學習決心,相信又要花上好幾倍意志力才能克服,因此必須保持每天學習,哪怕是學生字、串字拼字等,時間長短更加沒有限制,這些統統都可以讓大腦記下這種優良學習習慣,日久見成效,最終時間只會如實地反映一切成效。
以上是中畑千弘教授根據多年經驗得出的看法,讓孩子順著規律生活,一旦養成習慣,成效自然有目共睹,最重要是孩子亦不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只為應付父母或老師而做的例行公事。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