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對學習產生「倦怠」,最初會表現得煩躁、不愛上學、不肯做功課、成績下跌等,若情況持續,會出現「厭學」心理;部分學童會逃學,亦有可能一上學就覺得頭痛、肚子痛等,十分棘手。家長若察覺子女出現「學習倦怠」,宜即時在生活上作出調節,再配合適當的引導,協助他們趕走「倦怠」危機。
步驟 1:留意身體訊號
若家長察覺到子女,由每天快樂地上學,慢慢變得興趣減少,早上刻意拖慢出門時間,上學時愁眉苦臉,甚至假裝身體不適等,就要開始提高警覺,這可能是子女開始「倦怠」的訊號。
家長宜向校方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若他們有適應問題或校園欺凌等,應馬上對子女加以開導及協助。若排除上述客觀因素,孩子仍然是提不起學習興趣,回家三催四請仍不肯做功課,成績下滑,那麼他很有可能已步入「學習倦怠」。
步驟 2:設定減壓時間
子女出現「學習倦怠」,家長應予以理解,畢竟家長面對工作時亦會出現倦怠的情況。家長可每天抽出適當時間,去了解子女的壓力所在。若功課太多,家長可協助子女製作功課時間表,每完成一項功課,給予10至15分鐘的休息時間,讓子女紓緩壓力。另外,在假期時盡量為他們安排玩樂節目,不加插學習內容,讓子女身心得到真正休息。
步驟 3:了解子女的能力
家長宜重新評估子女的學習能力。因為升學後,部分學童由於能力不逮,追不上學業,而產生「倦怠」;但有部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童出現「倦怠」,則是由於他們自我要求太高,一旦學習成績達不到要求,就會鑽牛角尖;若在一段時間努力後,成績仍沒「進步」,他們會倍感失落。家長要對能力稍遜的孩子提供協助,發掘他在其他方面的潛能。而對於能力強的孩子,則要教導他們如何面對失敗。
步驟 4:合理調節期望
有些家長並沒有因應孩子的情況,給予合理的期望,忽略了他們的自尊心和能力;又或者,家長只著重成績,忽視子女付出的努力,這都會令孩子的自信心低落。他們認為自己無論如何也無法得到家長的認同,乾脆採取放棄態度。為了讓子女重拾學習熱情,家長宜調節個人期望,將目標和任務細小化,以小目標的完成,來重新建立孩子的自信。
步驟 5:支持與讚賞
家長要將關注焦點從學習成績,轉移到子女為學習付出的努力之上,欣賞他們向目標邁進的決心與過程。即使結果未如理想,家長亦應肯定其努力,以及發掘更多他們能做到的事情,加以讚賞。當子女能將大任務中的小任務逐一完成,不就表示大任務也完成了嗎!因此,要提升子女的學習熱情與動機,欣賞和鼓勵必不可少。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