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8年9月23日去世的「光纖之父」高錕,對光纖、寬頻傳送等科技貢獻良多,於200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可謂是開啓網絡時代的幕後英雄。除了在推動科技發展,他更在2003年創辦弘立書院,培養了不少出類拔萃的人才。生前他曾談到自己有幸得到最好的教養,才能成為科學家,他自己則希望把最正確的人生觀教導給孩子。
學習篇
讓孩子發揮好奇心
曾有記者問高錕:「要培養一個像你一樣出色的科學家,要有什麼條件?」高錕回答:「最好的環境,就是父母沒有限制我應該做什麼。」
高錕於1933年出生在上海,住在法租界,小學讀世界學校(即今日的國際學校),父親是律師。高錕自少就跟哥哥高鋙把家中的三樓當成他們的兒童實驗室。在這個小小實驗室中,他進行過不少化學實驗,試過自製滅火筒、煙花、相紙,甚至是炸彈,他笑指「有次做氯氣實驗,因為吸氯氣太多,幾乎中毒。」在這個自由的自學氣氛中,高錕漸漸不再只埋首頑皮的玩兒。他研究起無線電來,如用五、六個真空管做無線電收音機,這些小研究奠定他成為發明家的基礎。
堅持理想 哪管別人目光
除了自由的學習環境,他本身對理想的堅持亦是成功關鍵。1966年,高錕在美國電訊企業ITT出任工程師時,提出用玻璃代替銅線,利用玻璃清徹透明的本質,透過光來傳輸訊息。這種玻璃,正是後來改變了人類通訊模式的光纖。
不過高錕剛提出用玻璃來傳送訊息時,被同僚視為痴人說夢。人人都挑戰他,說世間上沒有無雜質的玻璃。不過,高錕自認為研究的理論很堅固,所有理論都是對的。於是他像傳道一樣,到處推銷自己的信念,並四處尋覓適合的玻璃物料。最終,他發現了一種石英玻璃,令周圍的研究人員震驚。
育兒篇
再忙也要陪伴子女
高錕教育子女很有自己的一套。高錕的仔女分別於1961年和1963年在英國出生,正是高錕忙於準備第一篇光纖論文的緊張實驗階段。高錕夫人黃美芸回憶說,當年高錕即使再忙,也會幫忙為孩子換洗衣服,推嬰兒車散步,他們的同輩華人朋友常常嘲笑高錕帶小孩做家務,哪像個男人。
高錕的付出,卻有很大的回報,高錕女兒高明淇談到,自己跟父親的關係十分親近,父親從事的科研工作深深影響了他們的一生,令她和她哥哥從小就開始對數理有好感,兩人長大後均在美國從事與科技有關的工作。
教曉性別平等
除了在學術上影響子女,高錕亦重視對子女灌輸正確的人生觀,高錕很重視讓子女學會性別平等,他說:「男孩子要懂得縫衣服,女孩子要懂得修理汽車」。高錕兒子高明漳則說:「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從來沒有給我和妹妹壓力,而是教我們做人,培養我們長大成人。」
圖片摘錄自 高錕 Charles K. Kao@Facebook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