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春夏,秋天亦是手足口病爆發的小高峰。根據衞生防護中心10月3日最新監測數據,近日手足口病爆發個案已達5宗,涉及22人,爆發個案主要發生在幼稚園及幼兒中心。
發言人補充:「在本港,手足口病全年均會出現,其活躍程度一般在5至7月較高,然而10至12月亦可能出現較小型高峰。學校、院舍和遊戲設施場地應注意衛生防護中心發出預防爆發個案的指引及健康建議,對易受感染的幼童作出更佳保護。」
如何分辨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性兒童傳染病,通常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引起,主要通過口水飛沫以及糞便傳播,5歲以下幼童較易感染。除幼兒外,抵抗力較差的成人也容易受染病,如經常要照顧及接觸小朋友的媽媽、幼稚園教師及員工也屬高危族群。
兒科專科醫生溫希蓮指出,病發初期通常會出現發燒、食慾不振、喉嚨痛症狀,與發燒症狀無大分別。兒童的口腔會出現潰瘍,潰瘍通常位於舌頭、牙肉以及口腔的兩腮內側。
另外發燒後1至2天,手掌及腳掌,甚至臀部及或生殖器亦會出現不痕癢及有時會帶有小水疱的紅疹。
有專門針對手足口病的用藥嗎?
在治療上,暫時無特別針對手足口病的藥物或可預防的疫苗,用藥主要都以減輕發燒徵狀和舒緩水疱為主。不過溫醫生特別提醒家長,見到兒童身上有紅色點點的疹子,不可自行擦藥膏。
雖然手足口病要靠自身抵抗力「戰勝」病毒,通常5至7日都可慢慢康復。少數情況會引起併發症,影響到心臟、神經系統、及血液循環系統等,家長都不可輕敵,要及時就醫。
Read More:【兒科醫生建議】手足口病高峰期 4大注意事項
頻繁補充水分 防脫水
溫醫生指出,年紀較細的幼兒患手足口病容易出現脫水情況,故家長要特別留意,給孩子頻繁提供少量飲用液體,以防脫水,如病情嚴重就需要去醫院吊鹽水。
飲食以溫涼為主 分開進食
由於口腔內會出現潰瘍,兒童多會因疼痛而拒絕食飯。家長在準備食物時,除將食物分開之外,也要攤凍些再餵食,或以溫涼水沖奶粉。另外,食雪糕都有緩和作用,不會引起疼痛。
預防傳染,不要忽視的衛生細節
為免把病毒傳染給別人,患病的兒童應該避免上學或參加集體活動,直至完全康復(即發燒及紅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結痂)。腸病毒71型手足口病患者,衛生署更建議留家休息多兩個星期才回校上課。
綜合衛生防護中心以及溫醫生的提醒,在手足口病的爆發期,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家裡,都要做足以下幾點:
1/勤用清水及梘液洗手,特別是接觸口鼻或進食之前、接觸水疱後、如廁後。
2/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掩蓋口鼻,其後應徹底洗手。將染污的紙巾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3/不要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
4/經常清潔和消毒,如傢俬、玩具和共用物件,使用1:99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待15至30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
5/年幼患者容易出現脫水,記得頻繁補充水分。
6/患者口腔和喉嚨疼,宜進食溫涼食物,雪糕亦未嘗不可。
7/當學校或院舍爆發手足口病期間,謹記戴口罩,避免集體活動。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